北京東城環二環濱水綠道串起"文化城墻"
繁花爭艷、綠樹掩映之間,一面灰白的磚墻上,銅雕似筆繪般,記述著老北京的念想兒:喝大碗茶、滾鐵環、下棋、遛鳥……身側便是護城河,水悠悠,鄉愁悠悠。“這是河畔十景之一的古河花雨,”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徐莎說:“護城河邊的城墻沒了,高樓大廈多了,環二環的濱水綠道將不僅僅是綠道、休閑公園,更將營造一條‘老北京文化的城墻’。”
記者了解到,東城區環二環濱水綠道,將依據沿線的鐘鼓樓、安定門、東直門、建國門、東便門、天壇等處不同的歷史風貌底蘊,興建晨歌暮影、古河花雨、梵宮映月、古垣春秋、永定祥和等十處景觀,讓市民行走在綠道中,不僅可以健身休閑,更能感受到北京城的味道,為城市綠色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河畔十景講述老城新事
東城區的環二環濱水綠道建設,起始于去年8月,并將于今年十月前全面完工,沿途16.1公里總規劃面積達到39.4公頃。
徐莎告訴記者,此次的綠道建設不同以往,在植草、植樹、植花的基礎上,植入更多文化元素,體現北京的城市風情。
記者在規劃圖中看到,環二環護城河東城段,將自鼓樓大街、安定門至永定門,分別營造晨歌暮影、古河花雨、梵宮映月、春場新顏、古垣春秋、金臺秋韻、龍潭魚躍、左安品梅、臨波問天、永定祥和十處景觀。
“每一處景觀都將體現其所在地或周邊的歷史、新貌。”徐莎說,“比如鼓樓大街的景點,過去都說是晨鐘暮鼓,現在老百姓是早晨在廣場唱歌跳舞,晚上休閑時可以遠眺鼓樓在夕陽余暉中的身影,所以起名為晨歌暮影。”
雍和宮段因為有著名廟宇,又有很多市民在夏天的晚上喜歡在這里休閑納涼,故名梵宮映月;而東便門段有著北京舊時城墻,名為古垣春秋;左安門處將栽種北京人喜愛的梅花,名為左安品梅;天壇南門段則因為有二十四節氣柱,名為臨波問天。
“眾所周知,護城河邊過去是城墻,但城市在變遷,城墻沒了,怎么能讓老北京的念想兒在變遷中留存,讓百姓在生活中感受到北京文化,我們的濱水綠道就將起到文化載體的功能。”徐莎說,“用綠道串聯景觀,用景觀點亮綠道,讓人們在綠色中記得起鄉愁。”
園林小品藏北京記憶
營造老北京文化的“城墻”,當然不能僅靠起幾個名字這么簡單。
“我們通過園林小品、雕塑、浮雕、廊架、房屋建筑形式、甬道用的石板甚至樹池等,來傳遞文化信息,營造北京記憶。”徐莎說。
記者昨天來到安定門,自地鐵站邊的臺階下去,就是濱水綠道,這處景觀名為古河花雨。“這里種植了多種春天開的花卉,”徐莎告訴記者,“綠化基礎好,但是我們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往西走,記者看到這里的花卉果然很多,海棠、丁香、碧桃等各種顏色的花,點綴在綠草綠樹之間。再往西,一處園林小品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一面灰色的磚墻,像極了四合院的墻,墻體上,一連串的銅質浮雕,描繪出一幅四合院的生活畫面:聊天的老人、騎車的孩子、寒暄的鄰居、搖著蒲扇的大媽、一塊兒下棋的街坊……墻邊,還有幾處雕塑,是孩子用的童車、老人的棋桌,與磚墻、浮雕一起,營造出了四合院的記憶。
每天都來這里遛彎的崔國祥對記者說:“每次走到這面墻時,我都記起來我們小時候胡同的樣子。”
在南新倉附近的景點,園林設計師們為了突出當地曾是皇家糧倉的風貌,連植樹的樹池都做了全新的設計,成為了“米斗”的造型。還有自來水博物館附近景點,用水龍頭、水管子等零件,組合制成了休憩的長椅,讓人們立馬就能想起這里曾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的所在地。
今秋全面建成開放
目前,環二環濱水綠廊正在加緊施工之中,除去晨歌暮影、古河花雨、臨波問天等幾處景觀建成外,其余景觀將在今年“十一”前建成,向市民開放。
記者了解到,該工程共投資3億余元。“除了綠化、景觀的營造外,我們還對各處景觀安裝了夜景照明裝置。”徐莎說,“通過在植物、建筑等處安裝懸掛LED燈,將使夜晚的護城河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色。”
到那時,靚麗的二環路邊,水中映著建筑、樹木的燈光,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發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