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我國區域規劃和政策不存在過多過濫問題
針對我國區域規劃過多、過濫的質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范恒山28日說,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差異明顯。從各個區域板塊的實際出發,制定相對獨立的區域政策和區域規劃,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我國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不存在著過多、過濫和遍地開花的問題。
范恒山在發展改革委舉辦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國幅員廣、地區差異大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對地方經濟發展只能分類指導。從各個區域板塊的實際出發,相對獨立地制定區域政策和區域規劃。從表面上看,區域政策是分散的,但實際上尊重了不同區域發展的客觀實際,體現了分類指導的理念。
范恒山說,表面上看,我國的區域政策是區域性的、特殊的,但實際上是與國家意志一致,是國家意志在局部的體現和落實。差別化的區域政策使宏觀調控“一刀切”的狀況得到改善。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是中央部門和地方共同研究制定的,既體現國家戰略意志,又體現地方的實際需求,把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
他說,在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中所給予的特殊政策只有發展非常落后的貧困地區和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區。國家專門對贛南原中央蘇區等老、少、邊、窮地區出臺了指導文件,對這些地區給予了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
范恒山表示,對于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區,如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福建平潭等,中央給了一些特殊的政策。這是為了承擔起促進科學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任務。制定這些特殊政策充分考慮了周邊的環境、試驗的需要和國際通行的規則。例如,平潭試驗區涉及到兩岸的合作和交流;橫琴和前海都涉及到粵港澳的合作。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數十個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包括建立上海浦東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港澳合作示范區、連云港東中西合作示范區等。
隨著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區域政策的實施,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現象得到初步抑制,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從2007年起,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從2008年起一直到去年,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增長速度全面超過東部,扭轉了長期以來區域增長“東快西慢”的格局。
范恒山說,我國區域政策的出臺還推動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區域增長極。一批新的增加極在中西部地區應運而生,包括成渝地區、北部灣地區、長株潭、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這些經濟增長極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特色小鎮失敗與成功總結:重“規”輕“策”
第一,定位失當,口號乏力。定位和旅游形象廣告詞就像寫對聯和寫成語,前面四個字,后面四個字。比如"文獻名邦,生態之城"。這類定位口號大多出自官員和教授文人之手,看似堂堂正正,其實毫無吸引力。要么就搞個"XX之都"、"天【詳細】
貴州省建立“森林康養”地方標準
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規劃技術規程》和《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規劃》日前順利通過審定,并由省質監局公開發布。【詳細】
發改委:中國新型城鎮化有“五個新”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可以用“五個新”來概括,主要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了新突破,城市群主體形態建設呈現新亮點等。【詳細】
發改委連續召開三場PPP座談會 摸底PPP情況
在2017年5月15日上午,發改委投資司召開了PPP工作座談會。主要針對的是社會資本在PPP投資中的困惑和建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