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門復建風波:"太平門"復建"不太平"
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已經排隊8年的“中國明清城墻”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城墻申遺團”主力,南京城墻卻正因多年前新建、復建的多座假城門而飽受爭議。
如果不是因為拆遷戶們的舉報,“美輪美奐”的“太平門”此時此刻也已經初具雛形。
這座從南京土地上消失了56年的城門,半年前以“太平門通道”之名悄然“復活”,兩個月前因為“未批先建”而被迫停工,僅僅15天之后,國家文物局的一紙批文又讓工地上轟鳴起來。
從“復建太平門”到“太平門通道”建設,從悄然動工到無限期中止再到繼續施工,短短半年之內,“太平門”走過了一段不太平的路。
1.還墻于民
除了每天經由龍蟠路進出的過客,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太平門”正在從一個名存實亡的地名“復活”。
作為明代南京城的13座內城城門之一,太平門經受了清軍圍攻太平天國天京城、江浙聯軍光復南京、侵華日軍圍攻南京等劫難,直到1958年,因為開辟馬路,和邊上的360米長的城墻一起被拆除,從此消失在滾滾車流之下。
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回憶說,直到2012年,太平門都未列入復建計劃。
2012年7月,澳大利亞CK設計公司為南京制定了一個名為“中央公園”的規劃方案,打算將太平門遺址設計為一個“溝通紫金山和玄武湖‘山水之間’的視覺、空間銜接”的“綠坡”,計劃在其上復建太平門。這一計劃因當時反對聲眾而擱淺。
2013年底,該計劃重燃希望,南京市提出,希望在舉辦青奧會過程中展現中華文化,而明城墻是最好的載體。那時,官方稱之為“復建太平門”。工程的本意是借此將存在多處斷點、并不連貫的明城墻聯結成一個“閉環”。
在南京市城建部門2013年12月4日向市委匯報的2014年城建安排中提到,“明城墻不但完成多段維修,還將復建鐘山與玄武湖間已拆除55年的太平門。”南京市文廣部門更是承諾將在2014年實現明城墻全線開放。
2014年1月9日的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太平門復建工程,市住建委副書記郭宏定稱南京城墻是“我們南京的寶貝”:“目前南京正全力做城墻本體的保護修繕。接下來,對有條件的地方還將盡可能把原有城墻部分恢復起來。”
很快,《現代快報》記者在太平門現場探訪發現“這里已悄然開建”,“復建工程將分期進行,一期工程太平門的修建計劃于青奧前完工”。
2014年1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明城墻及周邊地區保護、整治和開放工作動員部署會,提出在青奧會前實現“三通一全”,即城墻本體相通、內外側相通、人通車通,以及確保全面開放城墻本體22公里、力爭25公里,要把明城墻打造成“民城墻”——未來市民不僅能在明城墻上一覽山水風光,還能在城墻上從事多種娛樂活動。“民城墻”更為直白的表達是:人們可以在明城墻上繞城一圈。
南京市下了大決心,甚至包括拆除市政府大院內、城墻腳下的數棟辦公樓,削減遮擋住城墻天際線的市政府辦公樓之一臺城大廈的樓高,以期“還墻于民”。在這種決心的背景下,復建太平門、打通城墻斷點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南京創意設計周中外設計師探討城市規劃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詳細】
南京國檢查獲違規郵寄進境杜鵑花苗木
10月21日,從南京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在對進境郵寄物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一名【詳細】
梅西主題公園將于2019年在南京建成揭幕
據《馬卡報》報道,梅西主題公園將于2019年在南京揭幕,西班牙的Mediapro公司負責人David Xirau將其描述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