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辛店擬古鎮復興 重現明清風貌
作為明清時期進入北京城的咽喉要道,長辛店老鎮要進行改造的消息多年來不絕于耳,但一直未有動作,不過今年終于要動真格的了。據豐臺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辛店古鎮改造計劃將于年內啟動,恢復明清時期風貌,重現當時的商業氛圍。
改造方案擬將長辛店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擬采取整體拆遷,北區擬進行漸進式更新的模式,即走一戶改造一戶。
“魚骨”狀街巷保存完好
昨日,北京豐臺區政府、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城市研究設計研究院和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長辛店老鎮復興計劃研討會。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體規劃所所長路林介紹,老鎮商業活動仍然活躍、傳統格局基本完整,但存在諸多問題。
他認為,長辛店大街集中了大量的商鋪和公共服務設施,成為了周邊的生活服務中心,但是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受傳統產業外遷和國有企業改造等影響,部分企業停產或倒閉導致該地區居民收入普遍較低。
此外,老鎮內有大量胡同以垂直于長辛店大街的方向排列,呈現鮮明的“魚骨”狀街巷體系,大街寬8米,兩側樹冠在半空相接,形成拱形空間。
路林說,雖然傳統格局保存較為完好,但是文化特色發掘利用還是不足。例如一些石碑被搭建房屋包圍,傳統民居建筑被廣告牌和新建房屋所遮蓋。
列為棚戶區存嚴重安全隱患
據了解,2011年長辛店被列為全市“三區四片”棚戶區之一。
根據豐臺區的數據顯示,目前老鎮人口共17077人,7096戶,住宅房屋總建筑面積30.83萬平米。老鎮上多數主體房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用地權屬包括直管公房、單位公房、居民私房等產權類型,也有部分院落由于歷史原因存在復雜的產權糾紛。
路林介紹,目前該地建筑以平房和危舊房居多,建筑質量較差,違建普遍,存在嚴重的衛生防疫和消防安全隱患,也缺乏基本的燃氣、熱力等供應設施。
路林舉例說,由于雨污水排放存在問題,“7·21”事件時,長辛店大街水深1.5米,有125戶被淹。
此外,路林認為,城市道路對老街風貌產生了一定的破壞,而客貨運交通混行的京周公路貫穿于此對居民的生活影響較大。
古鎮特色地區建筑不超12米高
豐臺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因長辛店的傳統格局保存完好,加上所存隱患,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針對長辛店的改造計劃便提上日程,年內將啟動改造計劃,古鎮將恢復明清時期風貌,重現當時的商業氛圍。
路林認為,園博會的舉辦推動了長辛店古鎮的知名度。接下來古鎮需要通過文化復興引入新的文化活力,帶動旅游休閑產業。至于最終如何定位,還需要研究。路林建議,古鎮特色地區規劃新建筑高度不超過12米,可結合文保單位集中的特點打造古鎮的文化體驗區,外移車行交通,建立步行區域。
已建70萬平米安置用房
豐臺區房管中心主任李勇介紹,老鎮改造擬分為南北兩個區域。針對歷史文化建筑較多的北區,擬采取“走一戶動一戶”的方式,南區則采取整體搬遷規劃的方式。
李勇說,目前已經落實了近70萬平米的安置用房,用于解決該地棚戶區范圍內的拆遷安置。將在北區挑選公房進行試點改造,今年下半年將入戶進行居民意愿調查。
昨日的研討會上,路林做了關于“長辛店老鎮歷史、現狀和未來的思考”發言。
他建議,政府的引導要與居民自愿選擇相結合。針對“走一戶動一戶”的漸進式更新,要以保持現有整體空間格局建筑風貌和肌理等為前提,結合現狀、業主意愿以及功能業態等因素,對現有建筑進行保護、修繕或重建。針對整體開發,要保留原城鎮基本格局,以土地開發收益為資金來源。
副食店賣醬油還用提勺
若不是因為路邊商店門牌太過于鮮艷,長辛店大街看上去還會是舊時的模樣:躲藏在綠葉中的石鼓和磨盤、斑駁木門上的鋪環、灰褐的墻磚……這些不同元素的排列組合,在長辛店大街上都不顯得突兀。
“這條街有多長?”“長辛店五里長,哩哩啦啦到良鄉。”這是首長辛店民謠,站在路口的李師傅還是兒時所學,至今仍清晰記得。他生于此,已在這生活了50余年。
長辛店古鎮以胡同出名,而每一條縱橫交錯的胡同,都通向這條店鋪林立的古鎮大街——長辛店大街。
“我們還去副食店打醬油,跟小時候一樣。”在李師傅所說的這家副食店,店主還沿用老法兒,用提勺、漏斗打醬油和醋。
在長辛店大街,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蔬菜海鮮、日常用品、家具服裝等等應有盡有。李師傅說,舊時路兩邊商鋪林立,改革開放以后,很多商販也在此安家,各式各樣的攤兒開始流行。
日光從樹縫中灑下,大街邊隨處可見老街居民三五成群地打牌、下棋和逗鳥。商鋪里的老板躺在竹床上小憩,這里的生活速度獨立于北京城。
“改造長辛店說了很多年,我們懷念更多的不是老街道,而是一種鄉土鄉愁,這在改造中不能丟。”李師傅說。
長辛店:“九省御路”的古鎮
古鎮長辛店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岸,盧溝橋畔,是西南距京城最近的古鎮,也是西南進京的必經要道,這是一條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老街。長辛店的五里長街上,現存有很多古跡遺址和與“二七”大罷工有關的歷史遺跡。
明清時期,這里曾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古驛站,也是進出北京西大道的門戶,俗稱“九省御路”。那時,街上商賈旅客云集,店鋪酒肆林立,無論打店歇腳的商客,還是進京趕考的儒生,或是窮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雜其間,人來人往,車馬聲嘯,熱鬧非凡。
史料記載,長辛店由長店和新店兩個小村落組成,隨著南北交流逐漸連成一片,后衍化為“長辛店”,寓意商旅長途跋涉,一路艱辛之意。另一種傳說即“常新店”,因為很多大官居住于此,此地居民天天用凈水潑街,稱為“常新”。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發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