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村“整容”注重傳統文化保護
近日,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省旅游局、文化廳等部門印發《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基層建設年活動)傳統文化保護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專項規劃編制、綜合保護、整體風貌提升、科學利用等方面,對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提出了要求。
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農村傳統文化保護是傳承和弘揚燕趙文化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彰顯農村傳統風貌、文化藝術、自然生態等方面的特色和魅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保護工作率先在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村進行。《方案》要求,各地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農村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力度,加快推進保護工程的實施工作,對重點村傳統建筑進行修繕、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環境風貌進行綜合整治,恢復傳統風貌,改善人居環境。同時,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把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及擁有較豐富傳統文化資源的重點村,塑造成為具有傳統風貌、田園風光、宜居宜業的文化旅游村莊,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優秀農村傳統文化。
《方案》提出,首先要開展傳統文化調查。對重點村內建成年代較久遠、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寺廟、古戲臺、古祠堂等傳統建筑以及保留傳統格局的街區進行調查,發掘傳統藝術、地方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根據調查情況進行系統整理,登記相關信息。同時,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依據保護發展規劃深化專項規劃設計。其他具有傳統文化遺存的村莊,根據相關要求制訂專項保護規劃,指導傳統文化保護和利用。
其次要對傳統建筑進行修繕。《方案》要求,對重點村的古塔、古廟宇等傳統建筑物、構筑物進行加固、外觀整飭,保持和恢復傳統風貌和特色,維護傳統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再其次要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結合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對保護范圍及周邊的道路進行整修,盡量采用傳統路面材料及鋪砌方式,與歷史風貌相協調,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完善給水、排水設施,保證居民日常用水需求,對排放的污水進行處理,減少對自然水體的污染;對電力、電信、供熱、燃氣等基礎設施管線進行整治,盡可能埋地設置,確有困難的,可收攏規整接入住戶,盡量降低對視覺景觀環境的干擾。
最后要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傳統建筑周邊環境、整體格局等進行整治,恢復歷史肌理與空間形態。對景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治理有礙觀瞻的建筑,增加傳統建筑周邊綠化面積、精心布置建筑小品,保持和恢復傳統風貌特色。
《方案》要求,各地應嚴格執行保護規劃,規范新建、改建行為,保持傳統與現代建筑、街區等在風格、色調、空間的協調,使保護與更新建筑和諧統一。同時,要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承傳統藝術、地方民俗等活動所需的活動場所和環境進行保護和修復,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景象,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方案》同時指出,保護并不等于不開發。各地要在保護的基礎上,科學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文化休閑旅游業。同時,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以及傳統文化資源較多的村莊,作為農家樂等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重點,促進保護、利用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使其成為展示和弘揚河北省優秀農村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他有條件的村莊,可結合傳統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和村莊的發展。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雄安新區四大規劃編制取得明顯進展
規劃設計 新區四大規劃編制取得明顯進展【詳細】
《黑龍江省造林綠化規劃(初稿)》編寫工作完成
目前,規劃院已完成《黑龍江省造林綠化規劃(2016-2020年)》初稿的編制工作,并上報省林業廳,待省林業廳審查后再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詳細】
蘇州啟動古鎮古村規劃編制工作
“十三五”時期,蘇州在古城、古鎮、古村、古宅保護利用上將有怎樣的規劃思路?將重點實施哪些項目?日前,蘇州市規劃局啟動編制《蘇州市區古城、古鎮、古村、古宅保護利用規劃》,目前已開始公開招投標,預計9月底完成初步方案。【詳細】
一把手獨斷城市規劃背后的權力任性
記者近日走訪多地發現,目前規劃編制中“一把手”意圖取代科學論證的現象司空見慣,導致地方加快發展的熱情與城市實際發展能力及規劃理性之間存在巨大沖突和矛盾。梳理近兩年部分落馬官員案例,記者發現,地方“一把手”熱衷插手城市規劃或為尋租,或為政績,或是濫用權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