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設百個生態區界標 6大濕地年內完工
作為成都環城生態景區的錦城湖已正式開放,而為確定環城生態區用地邊界,16日成都市規劃局等部門特在錦城湖2號湖區設立界碑。
成都市規劃局介紹,成都市環城生態區是沿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各五百米范圍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所構成的控制區,生態用地總面積為133.11平方公里。按照《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要求,為確定環城生態區用地邊界,特設立此界碑。據了解,錦城湖是成都市環城生態區“六湖八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4個湖區組成,總用地面積約2400畝、湖面水體面積約1000畝,有可容納600多輛機動車的停車場。它是連接天府新區和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和生態屏障,能進一步改善成都的空氣質量、氣候環境、水資源狀況等。
成都環城生態區首批100個界標7月底安裝完畢界標分布點位圖(圖據華西都市報)
劃紅線
生態區立碑城建請止步
作為環繞中心城區的一道生態屏障,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的建設一直受到各方關注。但是保護的邊界在哪兒,除了抽象的數字,普通市民無法在現實中親眼看到。不過,今后大家就能看到“實體紅線”了。
昨日,成都市首塊環城生態區生態用地勘界定標,正式樹立在錦城湖2號湖區北大門。界標內是清波粼粼的湖區,界標外是正在建設的城市。“界標將避免城市建設和發展對生態用地的蠶食,嚴格保護生態區內的用地。”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界標也是成都劃定的生態紅線的一部分。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