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總體規劃草案公示
每一天,我們都在感慨杭州這座城市發展得太快。
小時候離得遠遠的錢塘江邊,此時已高樓林立;原來的片片農田菜地,如今成了熱鬧的小區;明天,新的地鐵線可能就通到了家門口……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杭城的發展,離不開這座城市的規劃,現行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2001年修編,不過,為了讓這輪規劃踩準時代節拍,順應杭州目前的發展需求以及長遠的發展趨勢,這座城市的未來規劃也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
如今,《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修改草案將從今天起至7月12日的一個月時間內進行公示,征求公眾意見。
在這份修改草案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興奮的變化和概念:比如規劃期內將保持“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空間結構,撤消塘棲組團、增加瓶窯組團;除了耳熟能詳的延安路周邊,錢江新城及錢江世紀城將成為城市的另一個主中心……
未來的杭州是什么樣,我們用一張圖告訴你。
2020年杭州市區常住人口745萬
5條地鐵線穿行杭城
關于城市總體規劃,有這么一個比喻:城市化的發展,就像一輛飛速前進中的列車,而規劃,就是保證這輛列車正確前行的軌道。軌道如果沒鋪好,列車自然就要跑偏。
此前,引領杭州前行的,是2007年經國務院批復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而為了杭州這輛列車更平穩地行駛下去,就有了這次的總規修改。
杭州市規劃局說,這次的修改方案,沒有改變規劃的期限和總體框架,但是對城市發展目標、城市發展規模、城市空間結構等11個方面內容進行了重點修改完善。
這些規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城市、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邀請了相關專家,為大家作詳細解讀。
杭州人口控制目標:
2020年市區常住人口745萬
杭州城,早已“人滿為患”了——
截至2012年末,杭州市域常住人口880.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53.99萬人。但是根據現行的總規,到2020年,杭州的市域人口為820萬,市區常住人口650萬。
這就意味著,杭州目前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020年的規劃人口。為此,在杭州出爐的“杭改十條”中,就專門提出要科學劃定主城區開發邊界,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相關報道詳見本報2013年12月31日A4版)。
解讀:在這次的規劃修改中提出: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000萬人左右,市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745萬人左右。市區城鎮人口規模678萬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區550萬人左右,六大組團128萬人左右。
當然,這個人口控制,可不是簡單地對出生人口進行控制這么簡單。
規劃里面也提到了多種措施:比如新增建設用地空間上向副城和組團傾斜,重點滿足大江東、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之江文化大平臺等建設和重大民生工程的需要,優化用地結構,重點保障公共服務設施、居住和綠地,適度降低工業用地比重。
2020年前后
5條地鐵線都要建成
城市總體規劃,自然少不了城市的綜合交通。在公共交通方面,現行規劃就已經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總長約171千米的5條軌道交通線路。
這次的修改,提出到2020年前后,建成軌道交通1、2、4、5、6號線,形成5條線路總長約190千米長的軌道交通線網。
解讀:公示的(軌道交通規劃圖(草案))里面,大家能清楚地看到5年后全部建成的5條地鐵線的走向。
1號線,從湘湖到下沙臨江;
2號線,從良渚到蕭山朝陽,沿途經過金渡北路、古翠路、武林門、慶春廣場、錢江世紀城、飛虹路、人民廣場等區域;
4號線,從三墩到聞堰南路,沿途經過金渡北路、杭行路、東新東路、火車東站、江錦路、近江、甬江路、八卦田、濱盛路、東冠路等區域;
5號線從科技島到新街南,沿途經三壩、莫干山路、沈半路、打鐵關、建國北路、鳳凰城、江南大道、濱康路、人民廣場、火車南站等區域;
6號線從雙浦鎮到外環東路,沿途經東信大道、江陵路、奧體中心、錢江世紀城等區域。
在快速路網方面,杭州也通過規劃加強了主城、副城、組團之間的聯系,比如通過路網的延伸和加密,實現“一環三縱五橫”到“二環五縱五橫六連”的跨越。比如在繞城內增加城市西部的吉鴻路—紫金港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作為貫穿西部的縱向快速路通道。還增加多處快速路段延伸段連接副城和組團,如風情街大道南延、文一西路西延等。
哪些地方能建
杭州有了“空間管制”
建筑多的地方,人就多。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
修改版的總規提出,杭州將按照不同地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劃分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三類地區,并提出分區政策和分級管制要求。
這三個區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個大概。適建區,就是適合城市建設的;限建區,就是要對城市建設、項目開發進行一定的限制;禁建區,主要是禁止進行一些城市開發項目,但有些東西還是要建的,比如道路等城市基礎設施。
解讀:適建、限建和禁建三區的面積比例為3.5:1.0:5.5。也就是說市區要確保65%的生態保育空間。這個生態保育空間的概念,也就是限建區和禁建區的規模加起來,咱們城市里頭的基本農田、水源保護區、大的公園、以及近郊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區域等都在這個生態保育空間里面,屬于城市的生態屏障。
這一點,大家從規劃草案里能看得很清楚。根據規劃草案里頭的《市區空間管制圖(草案)》,代表適建區的黃顏色主要分布在主城、江南城、下沙城、臨平城、余杭組團等區域,代表禁建區的深綠色,占據了規劃區的大部分,包括西湖風景名勝區、超山風景區、青龍山風景區等區域。
延伸閱讀
民生設施是關注重點新增用地將有傾斜
規劃里那些你身邊的改變
除了城市規模、城市布局、空間結構等等方面的修改完善,這次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還有許多方面的調整,也備受市民關心。幾個關鍵詞,來看看你身邊的變化——
●民生保障——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設施,是這次總規修改關注的一大重點。比如在教育設施方面,要結合大型居住區新建一批普通高中,結合產業園區發展新建一批職業高中;按照保障就近入學、入園原則布局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各區、縣(市)建1所智障特殊教育學校,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免費教育。體育設施方面,要新建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市級體育設施。
醫療設施方面,2020年,市區千人床位數達到8.6張,原則按照3-10萬人居住人口設置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浙大國際醫學中心暨浙一醫院余杭院區、浙江醫院分院等醫療機構。
●排水防澇——進入主汛期,暴雨曾令杭州很多地區上演一幕幕“水漫金山”。這次總規修改,也將防澇控排作為重點關注對象。之前主城區的排水主要是由南邊的運河排泄到北邊的太湖,但是太湖的蓄水量本身就比較高,短時間內的澇水難排。之后,排水會采取“南—南”的渠道,通過八堡沿線的泵站,將運河的積水“強行”排放到錢塘江等等舉措。
●居住用地——以后杭州將進一步減少年均城鎮建設用地增量,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后新增土地越來越少,房價也會越來越貴?這倒不一定。
規劃部門說,雖然今后年均城鎮建設用地增量會減少,但新增用地還是會盡量向綠地、居住、公共服務等方面傾斜,住宅用地供給還是會繼續與需求持平。
規劃中,今后杭州市區范圍內,居住用地面積將達到209平方千米,占城鎮建設用地的28.7%。不過,從安排的區域來看,新增的居住用地將主要安排在副城和六大組團,以及大江東、未來科技城等城市發展新區,以促進職住平衡。此外,修改后的規劃還明確住宅建設要重點建設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
●郊野公園——這次總規修改,杭州提了個郊野公園的概念。結合規劃的六條生態帶設置了東明山森林公園等6處郊野公園,讓市民和游客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體驗城郊的自然風光,感受大山水格局的精致與大氣。
杭州將規劃兩個主中心六個副中心九堡劃入主城
咱們老百姓說話,都有市中心這么個提法。現行的規劃里面,把杭州的中心分成2個市級公共中心、3個城市副中心、14個地區級(城市組團)中心等。
這次的規劃,結合杭州的實際情況,對部分中心進行了調整。以后,杭州的中心從大到小有四個層級:市級中心——城市副中心——主城次中心(主城范圍內)——地區次中心(副城和組團內)。再往下,就是居住區級中心了。
兩個市級中心
六個城市副中心
市級中心是兩個,一個是延安路及近湖地區,主導的功能有很多,包括商業、旅游、行政、金融等等;一個是錢江新城和錢江世紀城,功能包括行政、商務、商業、金融、文體等。
城市副中心有6個,包括江南副中心、臨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大江東副中心、未來科技城副中心、城北副中心,主導功能包括商業、商務、金融等。副中心相比以前,后3個是新增的。
主城次中心有8個,包括城東新城次中心、新天地次中心、國際會展次中心、蔣村次中心、之江次中心、黃龍次中心、濱江次中心、九喬商貿城次中心等。各個次中心的主導功能也有不同,比如國際會展次中心的主導功能就是會展,蔣村次中心的主導功能是旅游和商業,黃龍次中心的主導功能是商務、文體和會展。
最后,就是地區次中心,這些次中心分布在副城和組團,有的是以地鐵上蓋物業為依托,輻射周邊,包括杭州南站次中心、江南新城次中心、臨江新城次中心、空港新城次中心、瓜瀝次中心、臨浦次中心、老余杭次中心、瓶窯次中心、超山東次中心,等等。這些次中心的主導功能以商業居多,有的還有旅游功能。
這些地區的中心等級、功能一旦確認,將成為這個地區的公共中心和活力中心。
根據新總規的藍圖,三大副城區和六大組團的居民們,將與主城區居民共享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優質資源。比如,以后在余杭組團的居民,不用坐車到市中心也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因為城西的未來科技城內部會安排一個浙大醫療中心,到時候將由浙一醫院來接管。
撤銷塘棲組團新增瓶窯組團
九堡劃入主城
現行的規劃中,對杭州的城市布局形態有這樣的描述:“形成‘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開放式空間結構模式”。
修改的規劃繼續保持了這種空間結構,不過,對主城、副城和組團的范圍進行了調整。“一主”是主城,“三副”是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六大組團”包括:余杭組團、良渚組團、瓶窯組團、義蓬組團(大江東新城)、瓜瀝組團和臨浦組團——對照老版的規劃就能發現,原先的塘棲組團被取消了,新增了瓶窯組團。
市規劃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別看從字面上看有些地方沒有變動,但實際內容也有一定的變化。比如,被取消的塘棲組團,就被并入了臨平副城。塘棲從組團“升級”為副城,無論是對臨平副城的發展還是塘棲自身的發展,都有提升作用。此外,原先的規劃中,九堡被歸入下沙副城,考慮到與行政區劃相對應等原因,這次的規劃修改中,九堡劃入主城。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