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將建國家級濱湖濕地公園 概念性規劃正在制定
初夏的巢湖岸邊,綠樹成陰、蘆葦婆娑、鳥語花香,湖中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魚兒暢游……不過,這并不是合肥人的最終目標。在他們的心目中,合肥的天可以更藍、水可以更清、城市可以更美。
近日,記者在安徽省委宣傳部的統一帶隊下,來到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采訪。采訪中,記者獲悉,合肥打算在該公園的西側新建一座國家級濱湖濕地公園,目前,該公園的概念性規劃正在制定。公園建成后,環巢湖沿岸將再添一道新風景線,合肥離“全國最美省會”也將更進一步。
從“被約談”到巢湖“變臉”
提起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很多市民的眼前可能會浮現出一幅鳥語花香、滿園蒼翠的畫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記得幾年前,與其一路之隔的巢湖水域藍藻肆虐的情景。2006年合肥環保被約談、2007年合肥國土被約談……一時間,合肥似乎有些“焦頭爛額”。2011年,巢湖加入合肥版圖,合肥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會城市,環巢湖生態示范區的建設也成為巢湖治理史上最難、最復雜的課題。合肥,該如何應對這場生態“淝水之戰”?
湖污則城黯,湖清則城美。立足“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發展戰略,合肥隨后編制了《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全面推行“河長制”,堅持河湖共治。通過“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讓巢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根據環保部《2013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13年巢湖總體水質為IV類,由重度富營養化轉為中度富營養化,主要環湖河流水質明顯好轉。
再生水廠水質將變全國最“清”
截至2013年底,合肥共建成污水處理廠22座,總規模125.5萬噸/日,污水主干管網2635公里,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率先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其中,合肥城區的8座污水處理廠、濱湖新區塘西河再生水廠等的出水水質均已達到一級A標準。
與此同時,合肥按照國內污水處理廠最嚴標準對王小郢、朱磚井等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改造后,兩座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水質的主要指標將達到地標四類水的標準。“也就是說,處理過的水將是全國最清的。”據合肥市排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合肥城區其余6座污水處理廠也打算提標改造,此外,塘西河再生水廠的提標改造計劃也在醞釀中。
記者還從合肥市獲悉,該市將再用3年時間,實現城區雨污分流。屆時,困擾合肥老城區多年的內澇問題有望得到緩解,巢湖的水質也將從源頭變得更好。
湖城共生,濕地公園呼之欲出
在治水的同時,合肥也緊緊抓住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的機遇,在巢湖北岸謀劃了一片“城市之肺”——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
“這片區域自古就水草豐茂、林地叢生,從清朝開始,就有老百姓筑圩防水、圍湖造田。”據包河區區委副書記單虎介紹,自2002年退耕還林、廣植楊樹以來,該區域的林地面積已超過萬畝。2008年,該公園被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2013年12月,獲評國家森林公園;2014年2月,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揭牌。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次將國家森林公園授予純人工林;公園從啟動建設到申報成功國家森林公園歷時最短(17個月)。加上此前已經升為“國字號”的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合肥成為目前全國唯一城區擁有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城市。
合肥濱湖森林公園躍升為“國字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合肥速度”。不過,它的“蝶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據單虎介紹,該公園的硬件條件與同批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對手相比,其實有不少差距,“但最終獲得全票通過,主要還是創新地提出了‘生態修復和建設’理念,最終打動了專家評審。”另外,按照計劃,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三期預計在今年十一建成、開放。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包河區還打算趁熱打鐵,在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西側新建一座國家級濱湖濕地公園。目前,該公園的概念性規劃正在制定中。相信再不久,合肥又將添一個賞景游玩的新去處。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谖靼兜哪仙硡^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