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城市的崛起:用國際視野規劃城市未來
城市名片:
上海,簡稱“滬”或“申”,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和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市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有超過2000萬人在上海居住和生活。
上海市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作為中國最具活力和前瞻性的現代化開放城市,上海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座城市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社會進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標志。上海位列2013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前三甲。
國際化、世界性、全球化,這些詞匯是我們形容上海城市時最常用的詞語。作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如今,上海越來越配得上這些稱謂。
本報“尋路改革”采訪報道小組日前走訪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滬溫州商會、企業,尋路上海城市發展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對溫州城市建設的啟示。
以規劃為龍頭,引領國際城市發展
30年來,上海完成過兩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其中,上一輪規劃提出,到2020年,在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方面基本建成國際性中心,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
今年,上海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提出新規須解決七方面問題,其中首要問題是明確發展目標,既要與國家發展目標相銜接,體現國家戰略要求,又要與全球發展趨勢相適應,反映國際大都市競爭態勢,還要與現代城市發展規律相契合,追求更高城市品質。
在各區(縣)規劃中,中心城區作為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區,著重城市更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設計,強調城市更新和功能轉型,加強歷史地區整體環境和空間格局保護,傳承發揚海派文化,完善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完善城市災害監測預警機制。浦東新區將突出改革創新、功能提升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寶山、閔行注重區域銜接、轉型提升和功能完善;其他郊區(縣)立足發展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和綜合性功能城市,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新城新市鎮建設。
新一輪上海城市規劃還提出新增建設用地零增長,將2020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3226平方公里作為未來建設用地的終極規模予以鎖定。今后,將通過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盤活和城市更新,推動郊野地區土地綜合整治,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和結構。
專家點評:
溫州城市發展同樣離不開科學可行的規劃。如何吸納當今城市規劃領域最優秀的成果,來契合溫州的市情社情?以上海經驗來看,一要城市管理者高瞻遠矚,二要找到有實力的設計單位,還要讓溫州本地居民盡可能參與其中,只有溫州居民才是溫州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的最終受益者。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