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格:中央商務區不應建住宅
“新加坡政府很在意所有的私人土地不可以輕易侵犯,否則市民不會支持政府開發計劃。”被喻為城市國家的新加坡以成功的現代化聞名于世,2014年世界城市峰會期間,“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博士接受記者訪問,就新加坡城市發展經驗,從城市規劃如何處理與民眾關系、中央商務區是否建立住宅、如何解決大城市病等多個方面為中國的城市規劃提出建議。劉太格是新加坡多個政府機構的成員,先后擔任過中國20多個城市規劃的顧問。
城市規劃絕對尊重市民
記者:新加坡的城市規劃世界聞名,有了城市總體規劃就可以嗎?
劉太格:當然不是。我們花了4年研究現在的地塊土地用途、容積率、高度限制,決定留還是改,怎么改。因為政府很在意所有的私人土地不可以輕易侵犯,否則市民不會支持政府開發計劃。所以現在的總規劃,其實是政府和市民之間的規劃合同。城市規劃絕對尊重市民,市民也尊重規劃,這個關系很值得強調。
記者:怎么保障城市的發展不損害市民的權益?
劉太格:我們的大原則是不把市民擁有的土地面積下降,只準上升,規劃圖的容積率是永遠往上走的。我們非常小心地在做。
中央商務區不應建住宅
記者:中國現在也發展了很多中央商務區,你怎么評價?
劉太格:我知道北京CBD以前的規劃中50%是寫字樓,25%是住宅,還有25%是其他的商業和文化設施的配套,擴展時也延續這種結構配比。在CBD建住宅,我覺得這個是中國很大的通病。我大概是全球所有規劃師中唯一不贊成在C B D建住宅的人,有的專家認為里面住些人就有人氣。可是在這里放幾棟高樓讓人住,能容納的人口連全市萬分之一還不到。
記者:那合理的CBD規劃應該是怎么樣的?
劉太格:你去看烏節路(新加坡著名旅游購物街),我們把土地的使用功能很巧妙地配合起來,里面沒有住宅,但是有適當的商場、餐飲店、酒店,市民可以日夜享用。把它們的比例做得恰當,就是不夜城,合理發揮了中央商務區的作用。對比之下,新加坡珊頓大道(新加坡著名金融區),在晚上七八點就變成了空城,它沒有理解到烏節路的秘訣。
記者:這樣做對城市發展的好處是什么?
劉太格:CBD是很集中的商業用途,在它周圍建住宅,比在它核心蓋房子效率高得多。好處一是剛才說到的,讓里面日夜有人氣,二是可以把全市的交通處理好。
做城市規劃要做大容量
記者:中國現在正在經歷新型城鎮化,很多城市在重新做規劃,你有什么建議?
劉太格:做城市規劃一定要做長遠、做大容量。從遠到近,從大到小。
在長遠規劃方面,比如新加坡1991年完成制定的就是百年規劃,1991年新加坡人口在300萬上下,我們預測2091年會有500多萬,現在已經540萬人口,提前80年達到這個數字。如果當時沒有做百年,現在新加坡的土地可能就用完了,現在也沒有更多土地開發。
記者:如果不這樣做呢,會產生什么后果?
劉太格:比如上海、北京。一個城市,遠期人口做得太少,人口就容易超量。就好比碗里的飯,多了要壓下去,密度提升,像中國有些地方比新加坡還高。再壓怎么辦?碗破了,交通就會堵塞,基礎設施也跟不上,這就是“大城市病”。
記者:一個規劃做到放眼百年,在這期間如何保障它的落實和嚴肅性?
劉太格:首先要做得非常完善,第二要變成法律文件。第三不能隨便改。按照新加坡的經驗,每5年對規劃做一次小調整,因為不可能在今天預測到百年以后的發展機遇。每10年,政府各部門研討,做比較大的改善。但這些都是在原有規劃基礎上修改。
記者:調整需要一個怎樣的程序?
劉太格:有一個政府的部門,總規委員會,任何規劃調整無論大小都要通過它來批準,上報給國家發展部部長、內閣。所以不是部長權大可以任意改。也要走一定程序。新加坡發展得好,一定首先是要尊重規劃。
記者:在這5年、10年中間還會不會有微調?
劉太格:是的,任何開發商都可以提出跟規劃有差異的要求,要書面提出,我們去研究,如果他們合理,就會修改,不但是適應他們要求,也適應今后所有雷同情況的開發要求。成功案例非常多,這樣更符合市民對城市功能的需要,也符合最先進商業運作需要。
記者:現在中國也花很大力氣做城市規劃,可是往往效果并不好,你怎么看中國的規劃水平?
劉太格:中國的城市規劃質量在非歐美國家里是相對比較高的,不過也還需要再改善。有些規劃師并不懂,領導也不懂。如果規劃不合理,將它法制化反而會讓城市走上歪路。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