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未來五年新增兩條"綠風廊"
記者從規(guī)劃部門了解到,未來5年,哈爾濱市擬建18座占地在1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并再打造兩條“綠風廊”,讓城市的空氣“有氧運動”起來。
這兩年,城市風力正逐漸減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位老氣象專家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哈市春季隔三差五就會發(fā)個大風預警,2000年后明顯減少,到最近兩年幾乎是成倍縮減。除自然原因外,城市的發(fā)展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樓群越來越密,風力在來時路上已遭到不停的削減。因此“風吹霾”的理念除了自然風外,國內(nèi)各城市也都在尋求人為讓空氣動起來的方法。最見效的方法就是打造綠色通風廊道引風凈化,再通過各個公園的植被溫差讓空氣動起來。
據(jù)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城市設計處處長張崇言介紹,哈市正在著手打造更多的通風廊道,如北國水城即將啟動的二期項目中,就會打造出兩條與松花江垂直的縱向“風廊”——金河、銀河,通過對風廊補綠,為城市帶來更多純凈的空氣。屆時,江南江北的風廊遙相呼應,將形成整個城市的通風氣候圈。
市規(guī)劃設計院總工程師侯曉也表示,為讓風廊輸送的氧氣惠及更多市民,市內(nèi)也將通過補建公園讓空氣流動更活躍,計劃再建18個10公頃以上的綜合性公園,這類大型公園主要分布在松北、群力等新區(qū),而老城區(qū)則主要通過各個社區(qū)的補綠,達到居民宜居的效果。
照這樣的補綠速度,預計明年年底前主城區(qū)人均綠地可達7.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將達35%。到2020年,絕大多數(shù)居民出家門300米就可見綠地,500米就可見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園。
專家觀點
多位環(huán)保專家表示,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有意識地營造出“風走廊”,可以緩解霧霾天氣的發(fā)生,減少熱島效應的產(chǎn)生。這些生態(tài)通風走廊就像城市的一個個大“出氣孔”,可確保郊外的涼爽空氣吹進來,把主城的熱空氣置換出去。
同濟第二設計院副院長沈雪峰認為,生態(tài)走廊會起到一定的空氣凈化作用,但現(xiàn)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排放太嚴重,消除霧霾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減少煤炭等燃料,減少二氧化硫,使用清潔能源等。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哈爾濱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爾濱段岸邊的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時下,冰城哈爾濱市正值嚴冬時節(jié)。在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江畔,采冰人從江中采出冰塊放置在岸邊,廢棄的冰塊也堆積在一旁,這些冰與遠處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詮釋著【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zhèn)【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