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蘇州桃花源被園林界譽為“中國又一園”奏響世界強音
中國是一個酷愛園林的國家,中國人是一個沉醉于園林的民族。無論是在北方,還是江南,歷朝歷代都留下了美輪美奐的園林。
從北京頤和園到蘇州拙政園,中國園林有9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那么在當代中國,誰來代表再次復興的東方園林,百年之后,又有哪一座園林將再次成為世界藝術孤品?
5月30日下午,中國四大名園代表、園林界泰斗齊聚桃花源,就當代中國如何繼承和發揚世界遺產級的園林文化展開了一場深入探索。
南北園林泰斗共論中國園林的當代復興
此次中國園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論壇,將地點放在了創造中國園林最輝煌時代的蘇州,在繼承中國園林之風的綠城桃花源。云集了中國園林界唯一院士孟兆禎、《中國文物科學研究》副社長崔勇、《中國園林》主編王紹增、WHITRAP(蘇州)專業顧問、古建專家詹永偉、蘇州園林學會理事曹林娣等國家泰斗級的專家和學者。
他們以北方園林代表頤和園、圓明園,南方園林代表拙政園為例,探討了中國園林的文化情懷。現已80歲高齡的孟兆禎老先生在當天講述了中國南北園林的東方哲學和世界意義。在談及當代中國對園林文化的繼承時,他反復強調了園林復興的歷史意義,并表示,“東方園林的復興是對中國夢的復興,是在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復興打下基礎”。
從頤和園到拙政園,誰來搶救當代園林文化?
百年前的東方名園,如今都已是世界共同的文化遺產,在帝王將相的權力烙印、文人雅士的退隱情懷之外,每一座歷史名園都是中國人留給世界的財富,每一座都隱藏著中國人高深的文化境界。
從頤和園到拙政園,無論是帝王將相的皇家園林,還是文人雅士的私家園林,中國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國人心中深沉的園林夢想,前人嘔心瀝血的投入,構成了中國園林豐富的內涵,在全世界都是藝術的瑰寶、價值的巔峰。
但是近百年來,始終沒有出現能夠名傳全球、流傳百年的中國園林,甚至出現了園林技法失傳、瀕臨斷代的尷尬局面。
綠城桃花源,被譽為“中國又一園”
綠城蘇州桃花源,歷時4年打造,以嚴謹的園林技法、絕版的傳統手工藝、唯美的中國建筑征服了全球華人圈,徹底打破了中國本土對園林的開發和研究、對傳統園林文化的繼承處于空白的狀態。
園林專家認為,在頤和園、拙政園等歷史名園之外,理應創造出堪比前人的當代中國園林,來傳承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中國園林最適宜生長的土地上、文化財富正在誕生、園林技法得以發揚,與頤和園、拙政園在過去創造的輝煌一樣,桃花源堪稱“中國又一園”,不僅是一場建筑的實踐,也是一場文化的復興,是當代中國將東方園林推向世界的一個重要信號。
斷代搶救東方園林再次影響全球
正如宋衛平所說,“在蘇州這樣一個千年文化積淀的土地上,不出一個中式的作品,總覺得對不起祖宗,總覺得開發的人生不完整。”
綠城花費了4年時間,幾十億資金來完成了這一使命。從選址、布局到建材,造型、植物栽培、裝飾圖案選擇等等各個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努力。特別是邀請了香山幫加入,尋找老工匠參與手工打造,對斷代的中國園林文化是一次歷史性的拯救。
在仔細觀摩桃花源的工藝后,看到綠城在對傳統園林的打造中研發出的一系列新工藝、新做法,專家們更是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桃花源不是對傳統景觀造型的簡單模仿,而是用我們傳統的景境追求,來寫出當代的園林文章。如對長窗、美人靠、水系、山景的改造,加入了許多當代的創新,不僅是對前人的總結,更給后人留下了可參考的范本。”
桃花源把蘇州園林還給了當代中國,還給了世界,其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是全國其他任何地產作品都無法比擬的。“經典就是一個民族的底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桃花源所復興的東方意境,讓當代地產找到文化的歸屬感,找到精神支柱和心靈的維系,讓東方園林再次影響全球”,新園林精神代表曹林娣教授如是說。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