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串起津城郊野公園
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前往武清郊野公園游玩的市民發現,一條長約20公里的彩色瀝青路“盤旋”在綠樹白水之間,可騎行、可漫步。這條彩色路就是本市建成的首條郊野公園“綠道”。市政公路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本市正在加大“綠道”建設,今后,將通過“綠道”把各個郊野公園無縫連接起來,打造一個特別的綠色生態旅游圈。
首條郊野公園“綠道”
繞河而建環保原生態
一邊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一邊是波光粼粼的北運河水面,長約20公里的“綠道”就建在綠樹白水之間,市民在彩色瀝青鋪就的路面上或騎行或漫步,都十分愜意。
位于武清郊野公園的這條“綠道”繞北運河而建,另一側茂盛的樹木正好成了“綠道”與車道間天然的隔離屏障。幾位騎行的市民告訴記者,騎行在這樣的“綠道”上,既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也不會呼吸到汽車尾氣,“環保又原生態”。
未來將與北京對接建
京津整體大“綠道”圈
“‘綠道’不同于普通公路,它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建設,內設可供游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線路。”市政公路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津城正在加大“綠道”建設,除武清郊野公園,其他各郊野公園也將陸續建設“綠道”。今后,將通過“綠道”把各個郊野公園無縫連接起來,打造一個特別的綠色生態旅游圈。“未來,天津‘綠道’規劃建設還將與北京對接,建京津整體大‘綠道’圈。”
津城鄉村“綠道”分三類
休閑運動型“綠道”
不含薊縣山區等地。設計上主要考慮便于自行車通行,同時適合步行。
文化游覽型“綠道”
這類“綠道”的特色是使游客能夠便捷地進入歷史文化景區,并凸現地方歷史傳統文化主題,適合在有歷史文化遺跡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原地區建設。例如,規劃建設楊柳青富有天津特色的年畫“綠道”,在“綠道”兩旁栽種楊樹柳樹,沿途布置“楊柳青年畫長廊”。
山區生態型“綠道”
這類“綠道”沿山區河道、山脊線建設,著重突出“綠道”沿途的山區生態環境、鄉村風光、農習民俗。山區鄉村“綠道”沿線可以開設農家樂。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農田成網紅,世界級郊野公園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上海嘉北郊野公園的一片農田成了【詳細】
鄭州規劃49個郊野公園 新建公園小游園123個
中牟縣牟山郊野公園、雁鳴湖郊野公園,這樣的【詳細】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