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所不知道的上海規劃
上海因港設縣、以商興市。1843年上海開埠成為城市近現代化的起點。在此后170余年歷程中,隨著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上海的城市職能也隨之發生調整,逐漸形成今天的城市空間格局。
今年,上海正式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目標指向2040年。這也是上海第六輪城市總體規劃。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上海結束百年租界歷史之后首次編制的完整版城市總體規劃,是“1946年大上海都市計劃”,是中國大城市編制的第一部現代城市總體規劃。
若以1946版為始至未來的2040年,幾乎就是100年。放眼百年,再看規劃,記者發現“以人為本”是一條基本準則。當然,不同歷史階段,規劃本身在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生態控制等方面的呈現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
1946版 上海市都市計劃(1946-1949)
中國大城市編制的第一部現代城市總體規劃
“1946年大上海都市計劃”是1945年抗戰勝利后,當時的國民政府 (戰后1945年9月恢復)為指導戰后城市建設組織編制的。這是上海結束100年租界歷史之后,首次編制的完整的城市總體規劃,也是中國大城市編制的第一部現代總體規劃,開啟了中國現代城市規劃的先河。
此次規劃編制歷經1946年至1949年四年,總共完成三稿方案。在編制都市計劃中,發揮當時一些從歐美留學回來的建筑師、工程師的才智,采用了 “有機疏散”、“快速干道”和“區域規劃”等新的城市規劃理論。
內容:
1946年大上海都市計劃初稿提出,都市布局要從區域規劃入手,以“有機疏散”為目標,使居住地點與工作、娛樂及生活上所需的其他功能,保持有機聯系。該版規劃已經包含生態控制內容,提出市中心要保持32%綠地和曠地。
1948年大上海都市計劃二稿確定上海為港埠都市,是全國最大工商業中心之一,是中國與國際的金融中心。
1949年上海市都市計劃三稿提出,都市計劃不是市政方面片面的改良所能奏效,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組織,都非徹底革新不可。三稿計劃設11個相對獨立的新計劃區,各區彼此間用綠地隔離,區內居民一切日常生活需要均能在區內求得。
評價:規劃提出的“有機疏散、組團結構”理念以及確立的衛星城與環城綠帶建設思路,對新中國成立之后上海的歷次城市總體規劃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濟大學教授李德華先生曾說:“現代主義的理性思想和理念,貫穿著大上海都市計劃的編制工作的始終。 ”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