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規劃學者:長春應向文化之都轉型
對話
長春應當追求寬松舒適的城市空間
記者:在您的著作中,提到了長春和堪培拉都是20世紀城市規劃的杰作,從綜合性規劃實踐上看,長春比堪培拉更先進、更有價值,這體現在哪,是親水公園、人工湖和綠地系統嗎?
越澤明:
可以這么說。長春在堪培拉的基礎上又建了一個親水公園,與堪培拉比較,哪個更好?當然長春更好,在這個基礎上又繼續發展。長春地勢起伏,有河流,在某種程度上比堪培拉更好。(注:越澤明在報告中說,在近代城市規劃當中,城里的小河和濕地,都被規劃成親水公園,設計人工湖,應該只有長春,并且實施完成了南湖公園。越澤明在著作中寫道:親水公園和人工湖模式,現在已經到處流行,當年不但日本沒有,全世界幾乎沒有先例。堪培拉的格里芬湖,并沒有作為全市公園綠地系統的要素來規劃。)
記者:
今天我們也面臨著城市化的很多問題,比如污染、交通擁堵等,而且交叉在一起,日本也有這樣的時期,我們能向日本學習到哪些東西,吸取到哪些經驗教訓?
越澤明:
對長春,在這方面,我有兩個想法:一個想法是,長春50年代提出要建造一個工業化的城市。現在,如果朝前看的話,長春要多建幾個工業基地,把它移走,離城市再稍微遠一點,對將來的發展可能更有好處。當年長春道路建設很寬廣,一度在全國也很有名,但是隨著汽車的不斷增多,長春的道路又顯得比較狹窄了。
日本真正的發展是從1920年開始,那個時候就開始建鐵路,也建道路,但是現在還是不夠。為什么,因為車越來越多,所以現在還在建鐵路、公路。長春有個輕軌客車,我希望你們很好地把它有效利用起來,多建一些地鐵,不然的話,再過幾年,可能令長春人們都想象不到的一種堵塞的情況會出現。
記者:
新民大街、人民大街,當年怎么形成了兩條城市軸線?
越澤明:
首先,當年長春車站已經建好了。很偶然地就建起了兩個雙軸線。所以,南北雙軸線,哈爾濱、沈陽都沒有,只有長春有。
幾年前,我從北京到長春來,大概是晚上7點多鐘進入長春,在飛機上一看長春的夜景,太漂亮了,一條筆直的線,旁邊就是南湖,燈光閃耀,特別漂亮。可能在中國其他別的地方,沒有這么漂亮。
記者:
中午您去了正在興建中的規劃展覽館,那屬于長春南部新城的一部分。長春的南部新城形成了一個規劃概念,叫做“流綠都市”,這個規劃的提出充分考慮到長春的歷史,包括老長春的規劃特點,并且也有日本規劃師的參與,我希望聽聽您的看法。
越澤明:
如果你在沒建設之前,和我商量,就更好。現在那邊已經建成,又有市政府,并且還有一個雕塑公園,可以說已經形成一體化了。我倒覺得,下一步你們要考慮的,怎么樣把展覽館更加有效利用起來,圍繞它,周圍再做一些(建筑),下一步應該朝這個方面思考。
在市政府周邊,應該建一些高檔賓館。因為周圍比較綠色,也比較流水,周圍是綠色旅館和餐館的建筑應該很好。
記者:
在長春新城區的發展過程中,高層建筑越來越多,有商業的需求,也有土地的制約。但是,它和長春早年曾經的城市風格,低密度的建筑,比如圓廣場、小別墅,不搞高層建筑,多少有些矛盾,您認為怎么協調這個關系?
越澤明:
我不能百分之百給你明確的回答。我覺得長春應該給人寬松舒適的城市印象,尤其是在市政府,即南城這邊,我覺得這里建的時候不要像香格里拉(酒店),那邊的高層建筑可以多一些,這邊的建筑不要高層太多,這樣能給人寬松舒適的(城市空間)感覺。
記者:
在中國新建的一些小區,十幾年前,往往起名叫“威尼斯”什么的,現在很多小區叫××小鎮、××院子,逐漸往回找中國傳統的感覺,我想聽聽您的看法。
越澤明:
這就看中國人怎么去選擇了。我覺得小區名稱還是要讓中國人能夠接受。因為中國是漢字之國,不用西洋名字,用漢字起名,我覺得更好。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