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出臺
生態紅線是繼耕地紅線后又一道被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的紅線。今年2月,在市十五屆人大第九次常委會上,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加強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的決定》。昨天,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決定》時說,今后,在老山景區、湯山國家地質公園、金牛湖、固城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一級管控區內,嚴禁從事與保護無關的建設行為。
生態紅線保護區域約占全市國土面積近1/4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定了13類104塊生態紅線保護區域,總面積1630.04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4.75%,也就是近四分之一。其中,一級管控區面積341.09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5.18%;二級管控區面積1288.9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9.57%。
《決定》明確,要嚴格實行生態紅線區域分級分類管理,作為生態紅線區域核心的老山景區、牛首—祖堂風景名勝區、湯山國家地質公園、游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固城湖水資源自然保護區、長江(江寧區)重要濕地和長江、金牛湖、固城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一級管控區內,嚴禁從事與保護無關的建設行為;以生態保護為重點的鐘山、牛首山、將軍山、石臼湖風景名勝區和七橋甕、滁河濕地等二級管控區內,嚴禁從事影響其生態主導功能的不合理建設行為。
已有的一、二級管控區內項目將何去何從?對此,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表示,這些項目將進行清理整頓,以確保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重要生態系統以及物種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一把手負責制,不得越紅線一步
“《決定》凸顯了生態紅線的剛性約束力。”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主任韋昌明說,《決定》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站在對人民群眾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把嚴守生態紅線作為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把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一把手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不得越紅線一步”的鐵律。
根據《決定》,各級政府要建立強有力、高效率的生態紅線區域保護體制機制,明確執法主體,落實執法責任,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并出臺相應的獎懲政策,嚴格責任追究。要強化執法手段,規范執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嚴肅查處逾越生態紅線、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并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由違法者承擔生態恢復和修復責任。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安徽劃定生態紅線 面積占全省15.15%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經安徽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并報國務院同意,安徽正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1233.32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15%。【詳細】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南京創意設計周中外設計師探討城市規劃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