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大城市仍存較大發展空間
發展還有空間
我國的大城市在數量、經濟產出、人口集聚度等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病”的蔓延,人們擔心大城市的發展潛力。那么,我國大城市發展究竟還有沒有空間?
采訪中,眾多專家認為,與國際上相比,我國大城市發育還很不足,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數量方面考量,我國大城市的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偏少。2010年國際上300萬人以上的城市數量與100萬—300萬人的城市數量的比值為0.4,500萬人以上的城市數量與100萬—500萬人的城市數量為0.17。據住建部數據測算,同一時期我國這兩個比值分別為0.35和0.13,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即使未來我國這兩個比值略高于國際水平,也不能說明我國的大城市數量過多。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大城市數量應明顯多于國際水平”,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坦言。
從經濟產出方面考量,我國的城市群與世界城市群相比,“落差”還很大。數據顯示,大紐約等三大城市群GDP占美國經濟總量的67%,大東京等三大城市群占日本經濟總量的70%以上。而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只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再看單個城市,倫敦GDP占英國經濟的17%,東京占日本經濟的18.6%,而我國上海僅占全國經濟的5%。
即使從人口集聚度考量,我國的大城市也依然有一定的發展余地。
先看增量。1991年到2012年,上海總人口年均增長49萬人,有人驚呼“人口爆炸”。但如與日本東京相比,這樣的擔心似乎沒有必要。1945年到1965年,伴隨著二戰后日本經濟的崛起,東京人口每年增長近37萬人,考慮到上海面積為東京的3倍,這相當于上海每年增長111萬人;即使將時間拉長,把人口增速放慢的時期也包括進來,比如1920年到1975年,東京人口每年也增長近15萬人,與之相比,上海49萬人的年均增速恐怕不能算快。
再看存量。東京都市圈由東京與神奈川、千葉、埼玉三縣組成。在面積上,北京轄區、上海加蘇州、廣州加佛山與東京都市圈均大致相當;在人口密度上,上海加蘇州范圍內的人口密度已接近東京都市圈,而北京轄區、廣州加佛山的人口密度仍與東京都市圈有明顯差距,這一差距主要來自中心城市以外地區的“稀釋”。
有人擔心,大城市人口繼續增加,會使資源環境不堪重負,但事實上,通過完善規劃、精準定位、科學管理、改善技術等手段,資源環境瓶頸也能繼續“擴容”。比如,發達國家的大城市通常以都市圈形態存在,特大城市是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這樣往往能容納更多人口。資料顯示,紐約都市圈人口高達65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20%;東京都市圈人口約3700萬人,約占日本總人口的30%;倫敦都市圈人口也多達3650萬人。
引導大城市健康發展
大城市的發展是有條件的,不能無序發展;大城市的發展是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大城市的發展有優勢也有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城市就可以任意發展甚至盲目發展。
——大城市的發展是有條件的,不能無序發展。
集聚考驗承載能力,人口規模的擴大對供水、交通等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壓力不言而喻。時下,一些大城市熱衷于建新區,一些大城市盲目往外“攤大餅”,甚至一些缺水的西部城市也提出要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大城市發展一定要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不能無限制擴張,不能一味‘造大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說。
——大城市的發展是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城市的出現,說到底是市場自然選擇、生產要素集聚的結果,這是個漸進的自然的歷史過程。如果依靠行政力量強力推進、拔苗助長,而產業支撐跟不上,往往建成的是缺乏產業的“睡城”、沒有人氣的“死城”。
引導大城市健康發展,政府應當在規劃、定位、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大城市的很多治理難題最終都落在人口管理上。在國際上,主要靠市場來自發調節大城市人口規模。隨著人口的涌入,房價等生活成本的上漲,會使一部分人逐漸離開大城市。“首爾人口在2010年—2013年間連續4年呈凈流出,其中46.6%是因為高昂的房價”,李鐵說。
李鐵認為,我國的特大城市要加快基礎設施供給市場化的范疇,加快推進階梯價格政策,在城市市民生活成本充分市場化之后,價格和生活成本的市場化調節也自動會導致人口分流。
需要指出的是,引導大城市健康發展,需要更為寬廣的視野。姚洋認為,在類似北京這樣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的超大城市,一定時期內有必要通過一些措施來抑制城市的過度膨脹,從中長期看,還可以通過發展都市圈、實現圈內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分工來予以疏解。
令人欣喜的是,時下京津冀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為我們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發展大城市提供了一條有別于傳統的新的思路。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