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文化遺產:農耕傳統背后的文化風景
菲律賓伊富高稻作梯田:
教育培訓撫平人才斷層
2005年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伊富高梯田坐落在菲律賓北部伊富高省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迄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被列入該名錄的文化景觀。2001年,伊富高稻作梯田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單。
近年來,伊富高稻作梯田的居民紛紛放棄原始梯田耕種方式,使得當地近1/3的梯田荒廢。特別是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農業勞動,而是去城鎮務工,致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共同維護的灌溉系統得不到修繕。留在當地的人也多將梯田改種其他收入較高的經濟類作物,如蔬菜、花果等,此類作物普遍需要使用化肥和農藥,生態環境因此受到破壞。
考慮到人才斷層給伊富高稻作梯田造成的困境,專家建議,將著力點放在提高公眾意識的宣傳活動方面。地方政府動員熟悉鄉土知識的人,傳承建造梯田墻和興修水利灌溉工程的方法,確保傳統知識能夠持續不斷地傳承給年輕一代。一批致力于水稻種植的農民共同成立了農業文化遺產學習中心,將他們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辦公室也通過邀請專家、組織培訓等對示范戶給予支持。
日本能登半島的“里山里海”:
農耕儀式承載古樸祭祀文化
目前,日本共有5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能登半島的“里山里海”、佐渡島稻田—朱鹮共生系統、靜岡縣傳統茶—草復合系統、熊本縣阿蘇可持續草地農業系統、大分縣國東半島·宇佐的農林水產循環系統。
能登里山里海祭祀活動
其中,被稱為“里山里海”的山地與沿海鄉村景觀頗具特色,在日本分布較廣,位于石川縣北部、能登半島的“里山里海”更是其典型代表,于2011年6月被確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與農耕相關的文化祭祀活動是此處農業文化遺產地的一大特色。從古至今,能登“里山里海”地區農民為感謝自然的饋贈以及祈禱更好的收成,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祭祀活動,與農業生產生活緊密相關,并且得到較為完整的繼承和保護。
每年夏秋季節,為了祈禱豐收、感謝神靈,該地農民會高舉高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的“神燈”,舉行祭祀游行活動,被稱為“奉燈祭”。以此文化祭祀活動為起點,之后還將舉行一系列農耕儀式。一年中的活動大致被分為水田(農業)祭祀、山林(林業)祭祀、漁船(漁業)祭祀三類。水田(農業)祭祀活動包括請神、送神等活動。
最初,該祭祀活動只是每家每戶獨立完成,缺乏地域聯動性。1976年,該祭祀活動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遺產,之后于2009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近年來,為了吸引觀光客,該祭祀活動成為一項可以參與的旅游項目,讓各國游客親身感受傳統的農耕文化。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