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聯合下發指導意見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日前聯合出臺《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意見指出,通過中央、地方、村民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用3年時間,使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具備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基本的防災安全保障、基本的保護管理機制,逐步提高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綜合能力。
意見提出,通過建立5項保護措施,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一是完善名錄。按照“一村一檔”要求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并實行掛牌保護。二是制訂保護發展規劃。各地要編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并在審批前通過四部門組織的技術審查。三是加強建設管理。嚴禁拆并中國傳統村落,規劃未審批前,影響整體風貌的建設活動一律暫停,規劃區內新建、修繕和改造等建設活動要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四是加大資金投入。中央財政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分年度支持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支持范圍包括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歷史環境要素修復、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并探索建立傳統建筑認領保護制度。五是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每個傳統村落要確定一名專家現場指導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等。
據了解,四部門每年將組織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檢查結果將抄送省級人民政府。村落文化遺產遭到較為嚴重破壞時,經四部門認定不再符合中國傳統村落入選條件的,將從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予以除名。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鄉村規劃:部分村莊只見規劃不見“師”
美麗鄉村,規劃先行。編制規劃是今年本市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頭戲。按部署要求,年底前,需完成全市1107個美麗鄉村的規劃編制。市規土委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完成650余個,接近目標的60%。【詳細】
江蘇傳統村落保護的實踐探索
江蘇傳統村落既是地域特色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當代江蘇規劃建設工作的寶貴財富,又是需要積極關注和保護的對象。近年來,江蘇適應發展需求,將鄉村特色保護工作的視角逐步從歷史文化名村向傳統村落拓展,不斷加大對傳統村【詳細】
江蘇傳統村落保護的實踐探索
江蘇傳統村落既是地域特色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當代江蘇規劃建設工作的寶貴財富,又是需要積極關注和保護的對象。近年來,江蘇適應發展需求,將鄉村特色保護工作的視角逐步從歷史文化名村向傳統村落拓展,不斷加大對傳統村落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