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門復建引爭議
4月17日8時,南京,龍蟠路太平門附近顯得異常熱鬧:一輛接一輛的車被堵在這里,不少市民在公交上觀望良久之后,選擇下車走著繞過此段再乘公交。而在不遠處,一座鋼筋搭起的三拱“城門通道”已經初見雛形。這是南京太平門復建現場。1958年,600多歲的太平門被拆除,半個世紀之后,“太平門”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卻從當初的單券變成三拱。
這只是南京古城墻城門當代“建設”史上的一瞥。從2001年南京啟動明城墻修繕以及風光帶建設以來,據統計,古城墻沿線修建的城門有8座之多,其中復建的有3座,新建的有5座。
復建后太平門效果圖
歷史上的太平門
大肆復建不可取
4月的太平門附近,太平花園和龍脖子段城墻之間的道路上,已經搭起了10多米的基架,不少工人正在忙碌著。復建的太平門已經初見雛形。
太平門是明代南京的13座城門之一。據《南京城墻志》記載,太平門在1368年基本定型。明初的太平門單劵,體量龐大,城頭壘砌31座砌垛口,城門上設有城樓。1911年,城樓在戰火中被炸毀。上世紀50年代,太平門被拆除,原址被開辟為龍蟠路。
新的太平門拋棄了單劵門的外觀,變成“三孔門”。中間的主門洞設4股車道,兩旁的門洞各設2股車道。在門洞旁還將修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復建后,出城5股車道,進城3股車道。據南京市玄武區住建局相關人士介紹,城門的主體結構完成后,外表會貼上古香古色的城墻磚。“為實現與東側老城墻的無縫對接,城墻磚由文物部門專門審定的城墻磚生產商生產,其外形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在此之前,南京已經相繼復建、新建了8座城門。2006年3月,儀鳳門復建完成;2007年底,武定門復建完工;2008年,中華門兩側多了兩個“后輩”——中華門東門、西門;此后,察哈爾路西沿新開了華嚴崗門;通地鐵一號線新建了長干門;2009年,雨花門、標營門也先后建設完成。
“毫無疑問,文物的歷史原貌將會受到影響,一些歷史信息也會遭到破壞。”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湯國華說。
“封建時代,由于戰火等原因導致城門毀壞,出于防御的功能性需求,重建城門是合理的,然而,現在古城墻作為文化遺產,應該進行原狀保護。”湯國華表示,如果城墻基本是完整的,比如西安、平遙的城墻,出于完整性考慮,復建其中缺失的一段城墻或者城門,是合理的。然而,如果城墻缺失較多,為某種目的大量復建,就缺乏合理性。“以北京為例,北京中軸線目前依然很清晰,其中的標志性建筑大多都在,為了中軸線的完整性,復建安定門,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北京要復建城墻,我就反對。”他說。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詳細】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南京創意設計周中外設計師探討城市規劃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