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2049追問城市建設:做什么不做什么成課題
湛藍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武漢市區晴朗通透的天氣明顯增多
去年,武漢全城謀劃武漢2049;今年,起步2049,向著遠景發展戰略所確立的目標和理念,武漢市梳理確定了40個重點督辦事項。至昨日《武漢2049》首發,全部事項已逐一分解到數十個政府部門,細化為上百項具體工作。
從2014到2049,35年長河不過一瞬。
好的謀劃需要這座城市一年一年,一項一項,幾代人的接力奮斗,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一張好的藍圖干到底,久久為功。”
標準的追問——
這是否是大城作為?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武漢2049遠景發展戰略》提出:2020年前,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長階段;2030年前,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成熟階段;2049年前,是世界城市的培育階段。
這是一個目標,也是一種標準。它無聲地提醒你:我們所做的,是否是武漢這樣一個大城應有的作為?
昨日,記者采訪多名政府官員,談及武漢2049戰略謀劃的影響,大家首先提到這一點。
武漢地鐵建設,今年9條線路同時在建,至2017年1、2、3、4、6、7、8號線全部開通,武漢成為一座真正的地鐵城。而按武漢第三輪軌道交通規劃,2014至2020年將有16條軌道交通開進新城區。與此同時,“三環十三射”城市快速路網正加速建設,今年底二環線“畫圓”,區間內任意兩點30分鐘暢通。
藉此,武漢目前已有的8座橋(隧),加上在建和年底將開工的,13座橋隧變長江為通途。
工地上看未來。“我們構建的,是一個能承載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大底盤。”
34年前,兩院院士吳良鏞參與2000年的深圳規劃,當時全體專家為深圳擬定了高中低三個標準的方案:低為30萬人,中為50萬人,最高為80萬人。最后,眾人“大膽”解放了一次思想,選擇了最高人口規模80萬的方案。結果——2000年深圳常住人口規模達到了870萬。
在《武漢2049》首發式上,武漢大學伍新木教授轉述了吳院士親口對他講述的這則故事。“武漢2049的命運,會不會成為35年之后第二個深圳方案,遠遠被現實超越呢?”伍新木認為,只要1000萬武漢人一起持續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