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將對風景資源實行分類分區保護
環繞在西湖周邊的景區景點,一共有多少個,你數過嗎?
很多人都玩過西湖周邊的各個景點,但對景區和景點的數量卻不一定有清晰的概念。
在2005年經國家建設部批復通過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2-2020)》中,西湖風景名勝區被劃分為環湖景區、北山景區、植物園景區、靈竺景區、錢江景區、五云景區、吳山景區、虎跑龍井景區、鳳凰山景區等九大景區,以及122處主要景點(群)。
近日,在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環湖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0-2020)》(報批稿)等九大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規”)被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常委會經過審議,原則通過了上述控規。
控規編制歷時7年,不斷調整和完善
西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內首個編制詳細規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大景區控規編制從2007年開始,經歷了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南宋皇城大遺址保護、西湖“申遺”等重大事件。特別是,2010至2011年期間,西湖申遺工作進入關鍵階段,為了能和西湖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相統一,控規又按照遺產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要求,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在前天的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副市長張建庭在作控規編制說明時表示,九大景區控規編制經歷了“邊編制、邊探索”的過程,加上西湖景區與杭州市區緊密相接,較其他單純的山岳型或湖泊型景區,情況更為復雜,規劃編制難度比較大。
經過7年多努力,這份規劃終于編制完成,并經市政府核準,上報市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規劃的編制,為今后風景區的資源保護、具體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等提供了有效依據,對國內其他風景區詳細規劃的編制也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張建庭說。
11個專規要讓西湖景區“嚴格保護、永續利用”
控規對景區的十一個方面提出了專項規劃,涉及景區保護培育、風景游賞、經濟發展引導、文物古跡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
保護培育規劃
控規提出,要對風景資源及用地進行分類、分區保護,并進一步明確劃分用地范圍及相關的保護要求。
例如,對大慈山、鳳凰山等需要嚴格限制開發行為的特殊自然景觀和景源,今后要控制游人進入,不得安排無關的人工設施,而且嚴禁機動車輛進入。
基礎工程規劃
控規提出,要在景區內合理布置現有路網,充分利用現有路網完善游覽交通,規劃旅游停車及換乘系統的布點,發展特色環保交通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控規對近年來實施的西湖綜保工程的成果予以充分采納。例如,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及對過境交通的限制,曾經提出過的龍井通往上天竺的龍竺隧道和環湖復線等隧道,在九大景區控規中明確“不予建設”,并作了解釋說明。
此外,為更好保護西湖世界遺產要素及環境,景區還保留了恢復凈慈寺、岳廟廟前廣場的規劃。
居民社會調控規劃
今后,九大景區還將以“嚴格控制、縮小規模、功能轉變、鼓勵外遷”為原則,疏解景區常住人口,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居村落,提高原住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改善環境。
文物古跡保護規劃
控規提出,要細化、完善景區內各級文物及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及保護要求,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結合旅游進行合理利用,充實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
今后景區建筑總量和游人容量要嚴格控制
控規明確,今后要嚴格控制并逐步降低風景區內的建筑密度,改建和整治建筑要嚴格實行景區“拆1建0.8”的要求,同時還要整治、壓縮景區村居型居住建筑。而對于跟風景名勝無關的建筑內容,原則上要外遷。
控規對九大景區旅游人數的合理容量也提出了控制性要求,將通過測算將游人數量控制在科學合理的環境容量范圍內。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杭州倡議成立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聯盟
今年2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運河森林公園視察時提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后來又專門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實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詳細】
杭州音樂噴泉,美輪美奐讓人驚艷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除了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人工設計的音樂噴泉之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