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嘗試墓地生態化改造 昔日墳山變園林
“只留墳碑,植樹綠化,融入生態。”位于浙江溫州永嘉縣一座曾經荒草雜蕪的墳山“眠牛山”如今變成一座寧靜美麗的園林墓地。溫州永嘉縣巖坦鎮的墓地生態化改造在傳統喪葬文化與現代殯葬理念之間做出了一次大膽轉變。
“傳統厚葬的觀念下,宏偉的墓碑、氣派的墓穴是很多人理想的選擇。”巖坦鎮黨委書記鄭建南告訴記者,“但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水泥石料的墓穴給荒山包上了一層堅硬的外殼,而且水泥和石頭風化瓦解時間長,對環境的后續影響很大。”
鄭建南指著遠處一塊墓碑說,“把一米多高的墳圈拆除,只留下一塊碑,再種一棵茶花樹。”記者看到,公園里70多座墓碑改造完成,整個墓園總體以常綠的喬木樹種為基調,每一座小墓碑后都有一棵2米多高的小茶花樹靜靜地守候。
“我們在山坡上修建了涼亭還有供人休憩的椅子,前來祭祀的群眾在這里不僅可以追思故人,還可以漫步山道,涼亭閑坐……”巖坦鎮鎮長徐翔說,“巧妙地將現代公園與傳統墓園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改變了人們來到墓園緊張、悲傷的情緒。”
一些生態環境方面的專家表示,推廣樹葬公墓和草葬公墓,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少林的國度,還可以綠化荒山,改善生態。但是,與國外的生態墓園相比,我國的園林墓地文化品位總體不高,墓地園林藝術需要加強景觀建設,注意園林的多樣性、藝術性與特色性。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生態化改造的路子,充分發揮綠色植物的生機活力,把園林建設的詩情畫意和樹木草坪的層次序列融合,使園林墓地真正成為新的文化景觀和藝術博物館。”鄭建南說。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浙江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美麗中國示范區
近日,《浙江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將以此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浙江建設的總抓手,力爭各項生態環境建設指標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美麗中國的示范區。【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