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群的“東成西就”
中西部城市群
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
雖然對中西部大部分地區而言,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城鎮化仍將是其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不過相對于東部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中西部城鎮化則遠遠落后。東部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已經形成中心城市向周圍輻射的城市圈,中西部部分城市雛形才剛剛形成。
對此,《規劃》指出中西部城鎮體系比較健全、城鎮經濟比較發達、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開發區域,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引導有市場、有效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先向中西部轉移,吸納東部返鄉和就近轉移的農民工,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人口集聚,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優化全國城鎮化戰略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有序承接國際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壯大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健全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強化城市分工合作,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群。依托陸橋通道上的城市群和節點城市,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形成與中亞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區域大合作。
張平表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人口聚集、生產要素聚集等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要考慮自身的產業基礎和工業基礎,清楚地認識到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能夠嫁接沿海城市的哪些產業。現階段中西部落后地區以投資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城市群帶動城鎮化發展,有利于促使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更為協調一體,通過適度聚集,推進區域城市群內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分工協作,以便更好地帶動產業有機融合、區域經濟更加有序地協調發展。
《規劃》也指出,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西部地區是我國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涵養區。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必須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保護水資源,嚴格控制城市邊界無序擴張,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實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徹底改變粗放低效的發展模式,確保流域生態安全和糧食生產安全。
據了解,2014年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把城鎮化作為重要的章節來論述,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大多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比如,山西支持太原率先發展,以形成太原城市群;內蒙古推進呼包鄂城市群建設,實現并聯式、組團式發展。有的省份強調發展縣域經濟。比如,云南計劃重點支持一批縣城做大做強,抓好210個特色小鎮建設,促進產業與城鎮深度融合;貴州重視在縣城和小城鎮通過產業發展集聚人口,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就地創業、安居樂業創造條件;陜西計劃建好43個重點縣城、35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和31個文化旅游名鎮,吸引農村居民就地城鎮化。
人口、資源東密西疏
“城市病”問題待解
國家在大力發展城鎮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從城市結構和規模來說,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的人口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城市開發強度已經趨于飽和,“城市病”問題日益凸顯。
張平指出,現在有的大城市無序發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鎮擴張但留不住人,有城無市;大城市人滿為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而小城市、郊區及周邊農村由于缺乏優質的公共資源,無法分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地域上,呈現明顯的東密西疏階梯狀分布,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區城市相對稀少。
張平解釋說,由于大城市集聚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資源,是社會化大生產的高密度載體,產業規模大,現代化程度高,吸納就業人口量大,人的價值相對容易實現,所以吸引著各地各方面的人才和勞動力資源蜂擁而來。加之一些城市布局結構不合理,相鄰城市之間發展不夠協調,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確、布局科學的城鎮體系和空間格局。還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擴大城市規模,不考慮當地資源環境承載條件,提出超越發展階段的人口、經濟、城區面積等指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發展趨勢。
在張平看來,部分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功能過度集中于中心區,釀成不同程度地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交通擁擠和環境惡化等“城市病”。然而在小城市和中心鎮的發展上則呈現出另外一種狀態,由于多數小城市和中心鎮缺乏規模較大的支柱產業,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缺乏,人們就業難,生活不便,文化精神生活難以滿足需要,人的價值很難得以實現,所以這些地方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就留不住人才。近年來,雖然不少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征用農民土地,拉大了城鎮框架,建了不少樓房,但因缺少產業支撐,人氣不足,出現了有城無市,城鎮人口增加速度大大滯后于城鎮面積增加速度的現象。
對此,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出于當前西部人口向東部大城市轉移,東部大城市人口密度過大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實現起來也很有挑戰性。要防止出現政府千方百計讓人口向西轉移,可人口還按照市場規律選擇向大城市集中的問題出現。
他表示,要解決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不能單純依靠基礎設施、產業聚集建設,還要有配套生活公共服務等才能吸引年輕農民工。年輕農民工進城不僅僅是為了打工,而是為了生活。因此,在推進西部城鎮化的過程中,不能夠只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還必須要有相關文化、生活配套。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