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規劃須科學認知城市群 突出戰略重點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城市群作為優化我國城鎮化布局的主體形態,并明確提出:“統籌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中央政府負責跨省級行政區的城市群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省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內的城市群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
城市群規劃應成為我國區域規劃系列中常態化的一種形式,其理念是“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城際合作、區域共贏”。
世界各國城市分布普遍具有少數區域集中、多數區域稀疏的特征。北美及而后新興工業化國家,具有良港條件的沿海地帶區位優勢突出,往往成為城市集中分布的主要區域。與此同時,這些率先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都把“空間規劃”作為政府科學管治國土開發、區域發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群是人類活動相對集中、開發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中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城市群也通常是區域規劃的一種重要類型。可以說,只有在政府現代空間管制與空間規劃的正確指引下,自組織生成的“一群城市”才能真正提升為高質量的“城市群”。簡單地說,城市群規劃的理念就是如何通過頂層設計、統籌配置,揚城市群之長,避城市群之短。城市集中成群分布的優勢主要在于:投資環境的優勢區位從單個城市拓展為若干城市組成的一個廣闊區域,為集聚更多的人口和經濟創造了條件,有利于發展生產;生活享受和就業不被一個城市空間所局限,可以在周邊多個城市進行選擇,有利于改善生活;城市間產業分工合作、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有助于提高產業效益和地區競爭力;等等。城市集中分布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城市間產業結構趨同帶來無效競爭,區域資源壓力和環境負荷增加,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泛濫為區域問題,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編制的德國魯爾地區區域規劃可看作是較早的城市群規劃。
發達國家區域規劃系列構成中,以常態化的區域規劃為主體,劃分相對穩定的區域范圍、定期編制區域規劃。我國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區域規劃,但至今還沒有一項區域規劃是常態化的區域規劃,這是我國區域規劃系列不健全的一個重要表現,有必要把城市群規劃作為我國未來常態化區域規劃的一個重要形式。
城市群規劃必須科學認知城市群的基本特征。第一,城市群內部各城市之間要處理好關系。第二,如果發達的城市群地區與周邊生態安全保障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往往矛盾就更加復雜,必須處理好城市群區域同相關區域之間的關系。第三,城市群是當今“流”空間的源和匯,即人流、物流、金融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各種要素的匯集地和發出地,通過各種流在全國乃至全球發揮著城市群影響力和控制力,必須處理好城市群作為局部區域同其影響的大區域、全國乃至全球之間的關系。
因此,城市群規劃應突出戰略重點,包括:在全國城鎮化戰略格局和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確定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通過增長目標和開發強度等具體指標表達功能定位,實現戰略指引和指標管控;科學評價城市群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現狀,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人口經濟區位選擇趨向,進行城市群空間功能分區和總體布局,并通過空間結構的區域分解和空間結構實施的路線圖設計給出發展布局時空指引;圍繞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目標和重點任務、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方略和途徑進行規劃內容的選擇,如京津冀城市群規劃中,如何唱好“京津雙城記”、如何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解決首都功能疏解和河北燈下黑的問題、如何把優化城市化人口經濟布局同減緩大氣灰霾和減輕渤海水質污染等進行整體謀劃,就是現階段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針對不同層級的行政管理職能和責任、同一層級不同行政區的地方利益以及不同部門和社會群體個人的利益等,在城市群規劃層面如何實現有的放矢、統籌兼顧、協調有力,也需要從軟硬條件配置、柔性和剛性規劃手段應用、指導性和基礎性規劃內容等方面予以確定。
此外,在城市群規劃中,提出體制機制改革和區域政策需求等配套支撐體系的架構或要求,提出監督實施和評估修訂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國現階段開展城市群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
編輯:ws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鄭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大國要有大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提出,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要【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