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定調頂層設計 樹立區域協調發展理念
近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20年)》已經正式公布。《新華有約》論壇第11期“聚焦新型城鎮化”論壇邀請到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來為大家解讀《規劃》,共同探討新型城鎮化。
《新城鎮規劃》三大亮點
李迅表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對城鎮化的發展做了全面的部署。第一個亮點在于完成了頂層設計。頂層設計需要對發展的路徑、主要的目標、戰略任務以及配套制度保障政策做了全面規劃。第一,戰略性。第二,全面性。第三,基礎性。
第二個亮點,《規劃》提出了新型城鎮化一套指標體系。包括城鎮化的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四個方面,都進行了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第三個亮點,亮點核心論——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人,城鎮化的發展目標聚焦于人。比如要建設綠色城市,要建智慧城市、建設人文城市,最后關鍵點都是人。
區域一體協調規劃
“十二五”明確提出,要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所以城鎮群的發展,特別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已經提升為國家戰略。與長三角城鎮群、珠三角城鎮群做對照,環首都區域市場發育的程度以及協調機制方面的缺陷仍比較明顯。
對于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李迅表示有三點需要重視。第一,理念。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要形成共同意識,認識到地區的發展是國家意識;第二,要做好規劃。國家發展規劃也正在開始進行,區域也應同步發展;第三,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贏的體制機制,這需要一系列的體制機制保障。
具體的區域規劃中,首先是城市功能定位。北京的很多職能要進行疏解。基礎設施要實現一體化。提出一小時通勤圈的概念,把整個地區連為一體,空間一體化規劃,產業要有一體化的思考,基礎設施一體化,環境治理一體化。在這當中,有幾個機制比較重要:一是一定要中央政府出面,單靠三個省(市)自己去還是很困難。將來建立首都規委機制;其次,北京市要帶好頭。過去協調機制里出現問題跟各個區的行政理念有關聯,北京相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來說,北京這方面還要再做努力,要帶好頭。
城市發展不能全靠北京
李迅直言,從現在來看,京津冀城市群在一體化發展中,不要對北京轉移產業抱有過多希望。京津冀城鎮群建設要有一個世界的眼光來看待,要參與更高層面國際的競爭。將來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結構的提升會有一個更大的功能,這是首都經濟圈能夠制造出來的巨大產業需求、消費需求。比如旅游、養老、養生,以及文化創意產業、高端制造業,這些新的產業提升,就不要僅僅在某一個城市一點來考慮,而是從區域整體進行統籌布局。這是一體化的要義。李迅補充道。
至于產業的發展,要根據它的資源稟賦,即本身的資源優勢,區域優勢。比如說白溝,白溝搞皮革批發,這個形成絕不意味著該地就有產很多牛羊,這是由市場機制所形成的。所以將來地區城市的發展,要根據整個城鎮群總的目標來選擇。
拒絕粗放與偽生態
在可持續發展中也提出要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綠色城市的建設非常重要,包括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態格局的健全。李迅稱,首先要建立理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轉變。
另外,需要確定合適的城市發展目標。產業發展要考慮綠色的、循環的,特別是服務業,全世界服務業經濟,第三產業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我們國家去年剛剛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所以這個地方要大量的發展服務業,包括生產型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包括養老。從能源、水資源、土地利用都要集約高效,絕對杜絕粗放發展。
至于防止偽生態、偽低碳的行為,就是打著低碳的旗號,最后干著高碳的行為,打著生態的旗號,最后干著反生態的行為。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有明確的標準,要定指標。另一方面,要適時的進行評估監測,通過科學標準進行評估測量。再有就是示范體系,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生態,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有一套示范案例、示范工程,發揮宣傳攻勢,防止偽低碳。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排水溝: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設計和技術
排水溝細節【詳細】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