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遺跡或將進入申遺預備名單
今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為“紀念性遺產”。3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要求各地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凡是條件具備的,都將在今年9月前向公眾開放。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介紹,目前我國涉及日本侵華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86處,遍及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80%實現了對外開放,細菌試驗基地、屠殺現場、監獄等15處罪證類遺址已經全部開放。
陸瓊說:“尚不具備開放條件的,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盡快向社會開放。目前作為辦公、教育等用途的場所,要在適當區域開辟宣傳展示空間,或在合適的明顯位置樹立紀念標志和說明。”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陸瓊透露,我國也將支持抗戰遺跡進入申遺的預備名單,其中,黑龍江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已經提出了計劃。
博物館司司長段勇介紹,除抗戰遺跡外,我國的抗戰、反法西斯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目前已有137座,其中一級博物館5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藏品總數達163.3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34068件,去年共接待觀眾4437萬人次。除個別博物館外,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段勇說:“今年國家文物局將結合可移動文物普查,摸清抗戰文物的資源狀況,開展一批館藏珍貴抗戰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他還透露:“不會忽略正面戰場。”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段勇強調“國際交流”。“國際上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多關注歐洲戰場。我們希望通過加強國際交流,比如,與其他國家的博物館建立聯盟、開展學術交流、互辦展覽,讓全世界認識到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要貢獻。”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28日驚艷亮相
以“美麗四川·五彩涼山·度假天堂”為主題的2016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在7月23日開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將作為重要的節點活動內容亮相文化旅游節。 【詳細】
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啟動
7月23日,2016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的主要配套活動之一,“文化之根·旅游之魂——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在西昌火把廣場開展。 【詳細】
文化遺產要走出“重創收輕保護”怪圈
繼湖北神農架今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后,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0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這當然是一個令國人自豪的喜訊。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有些地方,特別是一些著名景區,在申遺成功后,走進了“重創收輕保護”的怪圈。【詳細】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7月20日,記者從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繼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歷時八年多修復完畢后,位于千手觀音造像旁的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全長31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臥佛,將于明年初啟動整體修復,預計整個修復工作將耗時5年完成。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