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老濟南:接力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是時間賦予一座城市的驕傲。1986年,濟南被劃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那以后,保護歷史文化正式提上這座城市的議程,一代又一代人開始了一場關于歷史文化保護的接力。到了2014年,專門的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成立。
來自歷史和國家的榮耀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下發通知,批轉當時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關于請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報告》,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等部門<關于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的相關規定,切實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在這個通知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中,濟南赫然在列,與之同榜的還有上海、南昌、平遙、麗江、敦煌、日喀則等另外37座城市。
名單之后附上了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簡介,其中這樣描述濟南,“戰國時為歷下城,自晉以耒歷為州、府、郡治所。市區有風景優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間,構成獨特的泉城風貌。文物古跡有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孝堂山漢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門塔,唐代龍虎塔、九頂塔、靈巖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黃石崖等名勝古跡。”
歷史文化名城的劃定自然有其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歷史文化名城應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顯然,濟南之所以登上榜單,勝在它歲月悠長的歷史價值,而如南昌這樣的城市,或許更多則是因為它的革命意義。
劃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單,始于1982年。站在國家的角度,第一批名單的公布,“對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些本來便從歷史走來的城市,加冕國家級別榮譽后,都積極開展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編制保護規劃,采取保護措施,加強維護管理,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建設的關系,取得了較大成績。并對其他未能列入當時榜單的城市產生榜樣作用,帶動它們在發展建設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城市特色。
1984年4月,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等部門著手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準備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下而上先后推薦了80個城市。全國政協文化組和經濟建設組專門召集政協委員和專家討論名單,全國歷史、文物、考古、革命史、建筑、城市規劃、地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進行了審議。兩年之后,38個城市作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核定公布。
列于名單之中的濟南,因為這個國字號的榮譽,城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更加系統,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方向也更為明確。盡管濟南向來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驕傲,但是這個國家級別的認定,無疑讓它的驕傲之處更有分量。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復興
濟南被劃定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后,根據國務院、建設部和省建委、省文化廳的要求,濟南市規劃局和文化局擬定大綱,委托濟南市規劃設計院于1988年6月開始編制《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1989年12月,濟南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同意此規劃,并報國務院審批。
除此之外,關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條例和辦法還出現在了《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等相關文件中。2000年,國務院關于《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至2010年)》的批復中便提到,濟南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視城市風貌和特色保護。要重點保護好文物古跡、歷史街區和古城區格局,嚴格控制古城區的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等四大泉群為重點的名泉保護。保護好千佛山等風景名勝區以及千佛山—大明湖之間的視覺走廊,體現‘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風貌特色。”
在《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2006年-2020年)》中,第六章便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介紹。“名城保護要從繼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和保護真實的歷史文化遺存及其環境出發,妥善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妥善處理居民生活條件改善與名城風貌保護的關系,堅持整體保護、重點保護和積極保護的原則,以古城商埠及其傳統文化保護為重點,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對于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這項繁復的工作而言,僅有這些條文似乎并不足夠,而且,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今天的濟南已經與1986年乃至1989年的濟南大不相同。這些年來,濟南一直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其中的街區建筑、城市樣貌卻在一天天地變化著。有些最初被劃為保護對象的街區已經消失了,或者只是徒有一個名字,當然,也有一些建筑被很好地保存下來并一直維護著。一個城市的建設,總是要拆掉一些舊的,重構一些新的,其中的利益難以平衡,這種定奪總是伴隨著爭議。
3月1日下午,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正式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這個剛剛成立的專門委員會被納入濟南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組織架構,負責協調研究解決名城保護工作中的重大疑難問題。濟南市規劃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名城委的成立,是“為促進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復興”。是的,除了“保護”,還有“復興”——— 在保護好遺存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這些文物、古建筑等名城資源的使用功能,在生態、環境承載范圍內,開展各種形式的利用,帶動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同時也表達了希望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的訴求。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廣東珠海:將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日前,《珠海經濟特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昨日起實施。珠海市法制局和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辦法亮點、背景、意義等作了解【詳細】
濟南章丘這個古村落里竟藏著顆千年古樹
在章丘區的南部山區山谷中,竟然藏著一處可能數百年的古村落——沒口村!【詳細】
濟南利用荒山垃圾場建成一處體育主題公園
11月22日,位于濟南市市中區的天樂康體育公園正式開園,公園涵蓋了足球、網球、游泳、垂釣以及戶外拓展等運動及娛樂項目,可滿足不同人群前來參與其喜愛的運動項目,為濟南市民增添了一個健身的好去處。【詳細】
航拍濟南森林公園 色彩如油畫鮮亮
10月27日,在山東濟南西二環,航拍濟南森林公園,湖面、亭子、紅葉構成一幅幅絕美的油畫效果,五彩斑斕樹木在高空俯瞰別有一番景象,如同進入了孩子們夢幻中的童話世界。(圖片作者:鄭濤/視覺中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