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文化筑城,彰顯古城發展精髓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提出“堅持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為我市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注入了靈魂,古城襄陽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今日起,本報連續推出三篇通訊,從文化引領、科學規劃、以人為本三個方面,詳述我市“文化筑城”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未來襄陽城市發展的宏圖,進一步激發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的熱情。敬請關注。
襄陽,中華腹地里一座有著2800年厚重歷史的文化名城,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游覽勝地和商賈匯聚之地。
文化,這張最具特色的“名片”,讓古城襄陽在世人心中歷久彌新。今天,襄陽正努力擦亮這張“名片”,用文化引領,彰顯古城發展的精髓。
文化,存城池之間
清晨,漫步于襄陽古城漢江畔,遙望穿城碧水,極目如黛遠山,屏息凝神,感受這憑山之峻、據江之險的十里風光,頓覺神清氣爽。拾級登上屹立千年的襄陽城樓,耳邊似有才子輕吟: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撫摸著巍峨聳立于城池之畔的古城墻,金戈鐵馬的蒙古大軍仿佛猶在眼前。
八百畝城池知是何年圖畫,數千年古城盡歸此處樓臺。2013年,古老的襄陽,煥發出勃然生機。
入夜,在襄陽古城內散步的人們會欣喜地發現,仿古建筑古治街的券門被修復,更具荊州古治的風韻,而街內的荊州古治復原牌,像一個無聲的導游,用中英文展示著東漢末年襄陽的輝煌歷史。
與此同時,襄陽的綠化樹種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清水城中過,綠色漫襄陽”的城市風景線逐步顯現,以漢江、唐白河、清河及堤岸綠帶形成城市的四條向心生態綠軸,形成了城市的生態框架體系,市區基本實現了市民出門500米見綠。
2014年1月,襄陽古城迎來了更大的改變,襄城區原有的昭明街道辦事處和王府街道辦事處被撤銷,新組建古城街道辦事處和真武山街道辦事處,以適應襄陽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大方向。
在古城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張長宏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了行政區劃改變后,襄陽古城文化保護的三年行動計劃——“抬升一座橋、恢復一扇門、改造兩條巷、修復四座樓”。
抬升東門橋,暢通游船水路;修復東門樓、魁星樓、獅子樓、拱辰門樓,聯通古城墻,讓游客可信步在城墻之上,感受古城風韻;
改造東巷子、管家巷,整治北街、荊州古治街業態,讓兩條仿古街道更契合古城旅游業的發展;亮化古城墻、整治外墻內室、健全標識系統……這份彌漫著強烈文化氣息的行動計劃,已將所有工作細分到責任單位、責任人。
文化,借產業而興
走進襄陽文化產業園一期項目唐城的建設現場,穿過25.9米高的凱旋樓,氣勢恢宏的城樓、街市,相映成趣的水系、橋梁,錯落有致的宮殿、宅邸、寺廟一一映入眼簾,古樸厚重的盛唐景觀凝固在這座占地530畝的唐城之中,令人浮想聯翩。唐城項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內部裝飾等掃尾工作。
而這一項目僅僅是總投資50億元的襄陽文化產業園的眾多項目之一。于2013年5月開工建設的二期項目包括:峴首山景區、“澗南園”(浩然草廬)游覽區、“洄湖水鄉”文化休閑區、“峴山詩林”文化藝術沙龍區、“南亭、詩仙閣、襄陽大觀”亭臺樓閣景觀區、“千年詩路”登山步道區、“浩然春曉”山體光影秀景區等9個景區、配套區。而三期峴山濕地公園、浩然劇院和外景拍攝區等項目也正在緊張地籌備之中。
不論是影視基地還是摩崖石刻,不論是千年詩路還是浩然春曉,這個斥巨資興建的文化旅游項目,皆是依托于襄陽厚重的文化底蘊,并以產業的形式,將襄陽數千年的文化凝固了起來。
古樸厚重、氣勢恢宏的“漢城”項目,是一座集漢代建筑之精華與古典園林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古代建筑群。城內分為漢宮、外城、西市漢街、文化廣場、報恩寺東市和廣告創意園區六大板塊,主要用于影視拍攝,漢文化展示,旅游觀光,市民休閑娛樂,弘揚佛學文化,完善城市功能。
投資1.2億元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光武大帝》,擬定于今年在漢城開拍,以影視的魅力,吸引游客;以影視的語言,拓展旅游文化產品;以影視的審美,構架人們心目中美麗的古帝之鄉棗陽。可以說,漢城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開發,更還原了一個光武中興時代,圓了帝鄉百萬人的“漢城夢”。
近年來,依托襄陽厚重文化興建的文化產業項目日漸豐富。據統計,僅襄城區文化產業在全區的GDP占比就從2011年的6%躍升至2013年的7%。
文化,入百姓生活
影像添古韻,街、古墻、老人……走進卉木林巷這條百米小巷,墻壁上展示的襄陽古香古韻的老照片,讓人駐足流連;在馬王廟街的墻壁上,依托馬王廟的傳說,以殘印的形式再現駿馬奔騰的場景,張揚著襄陽人積極向上的龍馬精神;穿天節、三月三拜真武山、應時黃酒……襄陽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被惟妙惟肖地繪制在新街社區的墻壁之上。為大力宣傳襄陽本土文化,倡導更多市民和游客知襄陽、愛襄陽,讓襄陽的文化底蘊得以充分展示,大批特色文化街巷應運而生,一個個歷史古跡串珠連線,重溫著歷史的記憶。
街區變樣的同時,游園等市民聚集的地方,也越來越注重文化引領。即將于今年完工的紫貞公園總占地約600畝,是目前襄陽最大的人造公園。按照“一湖二環三軸”的空間布局,紫貞公園將以人工湖為中心,通過環園綠道、消防通道,將公園內的中心綠地景觀軸、都市人文景觀軸和自然生態景觀軸連接起來,形成水綠結合的城市生態休閑綠洲。除了自然景觀突出本地特色外,在紫貞公園的西北角,還將建一個名人雕塑園和典故浮雕墻。其中,名人雕塑園占地1400平方米,襄陽本地名人雕塑將入駐;典故浮雕墻則是將發生在襄陽的一些歷史故事和人文典故,如水淹七軍、相夫教子等,通過浮雕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市民在游園的過程中,感受襄陽濃郁的歷史文化。
而長門遺址公園將以“歷史的車輪、成長的年輪”為主題,設計定位歷史遺址保護和兒童休閑體驗兩大功能;臨漢門公園則把場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濱江觀光帶,下層為城墻遺址展示帶。
不論是街區還是游園,襄陽都以強烈的文化意識為引領,給城市建設注入了更具深意的內涵,讓市民和游客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不同層面的提升。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襄陽用“海綿城市”理念建首個“雨水花園”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就是要利用吸水、蓄水、滲水等方法千方百計留住雨水。這次新修的這個小池塘,可以吸收5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水多時蓄水,水少時緩慢放水,綠地內多余的地表水也可被引入其中,改善綠地生態環境,起到海綿的作用。【詳細】
湖北襄陽成立首個城鄉規劃設計文藝專家顧問團
10月19日上午,在襄城區尹集鄉君匯生態園,襄陽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向來自市作協、書協、美協、攝影家協會等單位的20多位專家頒發聘書,聘請他們為襄陽市城市規劃設計文藝專家顧問團成員。【詳細】
湖北襄陽公園生態林蔭停車場預計本月底完工
昨日從襄樊大道綜合整治指揮部獲悉,作為襄樊大道惠民工程和暢通輔助工程之一,襄陽公園生態林蔭停車場預計本月底完工。【詳細】
湖北襄陽加快推進城市公園等重點城建項目
讓重點城市建設項目是關系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凸顯城市文化特色的惠民工程。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襄樊大道和城市公園等重點城建項目,為提升城市品質品位奠定了良好基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