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生態大慶” 建設“美麗中國”
“大慶不僅是"共和國的加油機",還有"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的美稱。我們課題組正幫助大慶這座資源型城市規劃其2013~2030年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之路。”近日,剛從大慶回京的方創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方創琳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為給大慶作規劃,他帶領團隊的17位同事走遍大慶的5區4縣,“他們自己沒想到的一些地方我們都調研了”。
全面翔實的調研,為作好此次規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盡管作過近100個城市的各種不同空間尺度、不同性質和不同深度的規劃,但對于大慶的規劃仍有其獨特之處—將市域城鎮體系和鎮村體系整合在一起的市域村鎮體系規劃,是全國市域層面獨有的嘗試與創新。”方創琳介紹說。
在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大慶作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占據著十分重要的經濟地位。為此,大慶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戰略目標。同時,大慶集合了油區、城區、農區、牧區、場區、園區、游區、民族自治地區、集中連片扶貧地區等各種不同性質的區域,幾乎濃縮了全國各類城鎮化模式。
“我們將這10種模式優化成城郊地區農民變股民的股份制城鎮化模式、自助城鎮化模式、漸進城鎮化模式等5種模式。”方創琳告訴記者,村鎮體系建設的四大戰略之首便是實施中心鎮、中心村和中心屯帶動的漸進城鎮化發展戰略。“這完全有別于現在的城鎮化思路。”
與此同時,過去“工業學大慶”,今天的新型工業化能學大慶嗎?學什么?
方創琳認為,不能再讓黑龍江“黑”下去了。“大慶應該突出生態優勢,利用好大慶龍鳳濕地這塊全國最大的城中濕地,建設國家級城鄉生態文明示范區;利用林甸縣的溫泉,塑造成世界寒地溫泉旅游城市;利用好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乳業資源,打造成大慶西花園和民族風情的生態旅游城。”
“方創琳去大慶匯報,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黨委書記劉毅告訴記者。
在劉毅看來,為大慶所作的城鎮化規劃,只是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科研工作的一個縮影。此外,中科院院士陸大道、研究員樊杰等帶領的團隊在做其他尺度的城鎮化研究工作,中科院院士劉昌明著力于西藏縣級山洪災害防治水情預報系統研發與風險圖編制技術,研究員劉健致力于增強脆弱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適應力能力的研究。而這些都踐行著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人的核心使命: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保障與科學服務。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