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引種油橄欖50周年紀念活動在昆明舉行
3月3日,時值周恩來總理從阿爾巴尼亞引種油橄欖50周年,由中國經濟林協會和中國綠色時報社主辦、主題為“美麗中國油橄欖之夢”的紀念活動,在50年前周恩來總理親手栽植油橄欖的地方——昆明市海口林場舉行。
中國綠色時報社常務副社長柳維河表示,紀念活動旨在緬懷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為解決國家糧油危機、不遠萬里從阿爾巴尼亞引種油橄欖的歷史,并以此為平臺,促進全國油橄欖研究、種植、加工行業的交流與合作,以推動我國橄欖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在阿爾巴尼亞訪問時發現,阿爾巴尼亞的食用油主要是從油橄欖里榨取的,周恩來總理希望能借助這種油料經濟作物改善中國當時食用油供應匱乏的局面,當即表示要向國內引種。于是,阿爾巴尼亞贈送中方1萬株油橄欖樹苗,在全國12個試種點引種試驗。
昆明市海口林場屬重點試種區之一,共分發到2200株油橄欖苗。1964年3月3日,周恩來總理來到昆明市海口林場,親手種下了一株象征“中阿友誼”的油橄欖,并再三囑咐林場職工,要像撫育自己的小孩子一樣,種好管好油橄欖。如今,當年引種的油橄欖尚存活1470株,已長大成林,“總理樹”已被昆明市政府列為昆明“第一名木”。
周總理在昆明海口林場栽下油橄欖樹,拉開了我國油橄欖產業發展的序幕,鼎盛時期我國種植面積曾經達到2300萬株、遍布全國16個省區。中國經濟林協會會長張志達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多年來我國油橄欖產業發展跌宕起伏,但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目前全國已種植油橄欖面積達60萬畝,總株數達1500萬,年產油2000噸,年產值達到6.8億元。目前,我國油橄欖產業展示了良好發展前景,正成為我國糧油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巡視員于建亞向記者介紹,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保障糧油安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木本油料發展,國家7部委聯合發布的《林業產業要點》、國務院審定的《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即將頒布的《全國優勢特色經濟林發展布局規劃》,都將油橄欖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木本油料樹種。
同日,主辦方還舉辦了“2014中國昆明油橄欖發展論壇”。
編輯:chengxuetao
相關閱讀
熱帶生物保護協會和研究組織50周年大會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熱帶生物保護協會和研究組織50周年大會擬于2013年7月23-27日在哥斯達黎加首都圣約瑟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