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發出最強音
京石高鐵的開通,不僅拉近了北京與石家莊的距離,更促進了北京河北兩地的經濟合作,為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圖片)
“首都經濟圈”是今年“兩會”的熱詞兒。北京在“兩會”大幕拉開之際,發出最強音。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北京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上表示,要加快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加強產業對接合作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在區域內共建共享,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打造現代化的新型首都經濟圈。
協同發展 京津冀三地誰也拖不起
在國家版圖中,京津冀土地面積只有21.6萬平方公里,僅占全國的2%,但是總人口達10860.5萬,占全國的7.98%;地區生產總值達62172億元,占全國的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3661.8億元,占全國的9.9%;進出口總額達6124.8億美元,占全國的14.7%,在國家的發展中是重要的一極。京津冀已經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個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要解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發展問題,還要為我國推動區域發展機制體制創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帶動北方腹地發展趟出一條路。
2010年,河北省將“環首都經濟圈”定位為環京經濟特區,以及京津冀區域合作戰略平臺。之后,官方、學界圍繞北京及周邊發展又提出多種構想。
事實上,京津冀三地誰也拖不起。河北雖有地理上環京津的獨特優勢,卻陷入“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實劣勢。在數十年的京津城際競爭中,天津萎靡式微。北京被“攤成了大餅”,在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可承受之重,比如交通、環境壓力,以及城市承載力等,都需通過轉移到周邊來緩解。
從“環首都經濟圈”到“首都經濟圈”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規劃部主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院副院長文輝表示:“特大城市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城市病’問題越來越突出,北京解決不了,天津也解決不了,需要周邊的中小城市對它進行配合。”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則表示:“城市群里某個城市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必須通過城市群層面解決。”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和重大任務。習總書記特別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并要求京津冀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經濟學者馬光遠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發展戰略是一個大手筆,也是眾望所歸。“以前在首都經濟圈的前面還有一個字叫‘環’字,環首都經濟圈,其實這個‘環’字本身,就把北京、天津、河北拉到一個相對不平等的位置。現在,這個‘環’字沒有了,北京已經放下架子,京津冀三地終于具備了科學持續協同發展的基礎。”
打破自家思維定勢 跳出北京看北京
“要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有新認識。”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北京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上說,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跳出北京看北京,著力推動三地經濟繼續朝著目標同向、措施一體、作用互補、利益相連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實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要加快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加強產業對接合作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在區域內共建共享,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切實提高區域發展整體水平,著力打造現代化的新型首都經濟圈。
郭金龍表示,北京當務之急是痛下決心,綜合施策,堅決遏制住人口無序過快增長的勢頭。把控制中心城人口過快增長作為人口調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中心城人口向新城、小城鎮和周邊地區疏解。
京津冀從何處融合?打開地圖,我們會很容易發現廊坊是京津冀的交會中心。尤其是廊坊市的三河市、香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也被稱為廊坊“北三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多年謀劃,“北三縣”一體化已被納入河北對接京津的著力方向。
方創琳表示,河北環首都城市要幫著北京圓“建設世界城市”的夢,尤其是三河等“北三縣”要圍繞建設世界城市群尋找自身位置。
國際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公用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許正中甚至建議三河建設整個環渤海的離岸金融結算中心。“這簡直相當于一個印鈔機,現在不僅京津冀,整個環渤海也沒有這個中心。”
相關新聞
首都經濟圈規劃
建議稿已形成
“近年來,北京發改委會同天津市發改委、河北省發改委積極開展規劃研究起草工作,目前,已經基本形成規劃建議稿。”北京市發改委一位相關負責人日前向媒體透露道。
據了解,這份規劃建議稿包含幾個方面。首先是優先推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建設,為加強區域合作提供更好支撐;其次要充分發揮首都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智力資源高度密集、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發揮創新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區域創新水平整體提升,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規劃建議稿中還提到,要發揮首都教育、醫療、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密集的優勢,鼓勵本市資源以多種方式加強為周邊服務,提升周邊地區公共服務質量。
三地間高速將達3條
京津冀交通全面對接
記者從北京交通部門了解到,到2020年,京、津、石三個中心城市之間將均有3條高速路線連接。備受關注的石家莊至天津高速將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按規劃,環京津周邊縣(市、區)與京津之間至少有1條一級公路連接。與京津高速公路對接口分別達到14個、15個。
津石高速起自石家莊繞城高速公路東北環,經無極、深澤、河間、大城至天津,其中石家莊段約50公里,天津段總長度38.8公里。同時,河北省還將基本形成便捷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客運形成2小時交通圈,環京津地區各設區市與北京、天津之間1小時通達,主要相鄰城市間1小時通達,貨運形成12小時通達圈。
此外,河北省高速公路將積極推進京滬、京臺、京港澳、京昆、京新等20條段、1578公里續建項目建設進度,特別要加快張承、密涿等北京大外環高速項目的協調推動力度。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通州區將與河北廊坊北三縣整合規劃
根據首都之窗消息,目前通州區總體規劃法定審查程序已經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將以市政府的名義批復。此外,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表示,2018年已會同河北省城鄉住房建設廳,組織編制《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詳細】
天津: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為201【詳細】
雄安新區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致
站在2019年的門檻,在對2018年意猶未盡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技術浪潮的催生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個場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變革的力量。【詳細】
雄安新區生態修復要體現生命共同體理念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的《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明確提出,將淀水林田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形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