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擬5年投2萬億元搞城建 被指"豪可敵英國"
一個武漢=一個英國 中國多地城建“豪可敵國”
武漢擬5年花2萬億搞城建,英國今后20年支出3.75萬億
武漢出租車司機楊師傅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車,因為武漢已然變作一個大工地。“前兩年是武昌不敢走,如今輪到漢口。”楊師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漢口城區主干道建設大道被城建工程攔腰斬斷,八車道的主干道被圍板攔得只剩三車道,有的城建項目不分晝夜地施工,“路堵心更堵”。
上萬個工地同時開工,每平方公里投資近億元的城建規模,也令一名曾在武漢大學求學的外地學子找不到回校的路。他感嘆道,大拆大建之下的武漢,長江隧道、三環、二環串起武漢三鎮,出行比5年前方便得多,但在改變城市面貌的同時,這座曾經充滿生活氣息的城市,已是滿目的“水泥森林”,格外陌生。
多名武漢市民向本報感嘆,大規模同步建設影響到交通和空氣質量,“城市建設可以加強規劃,適當慢一點沒有關系,當下的出行感受和長遠的生態環境也很重要。”
在這背后,則是武漢近年來有目共睹的城建速度。武漢市市長唐良智日前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稱,武漢5年內的建設計劃將花費200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該媒體則稱,單單武漢一座城市在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就與英國全國更新和改善基礎結構的支出相同,其資金和實力會使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自慚形穢。
但多重疑慮隨之而來。武漢曾以2037.05億元的債務余額,被指“中國負債最高的城市”,當地主要投融資平臺近期亦被下調信用等級。盡管官方仍對債務形勢表示樂觀,但2萬億元的巨額投入仍舊引發外界對于地方債務壓力的關注。
另據記者統計,中國約有10個城市每年城建投資都在千億規模,個個堪稱“豪可敵國”。
一個城市與一個國家
去年,鮑里斯·約翰遜受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邀請來到武漢,參觀萬達集團在武漢的商業、文化投資項目。約翰遜此行參觀了萬達集團在武漢的最大項目“中央文化區”,號稱投入資金多達500億元。
萬達巨資投向武漢,僅僅是該市近年來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一般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分為三大領域,即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工業投資。前兩者相加即為城市建設投資。
以2013年為例,武漢完成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1301.14億元,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05.60億元,兩項之和為3206.74億元。
而據媒體報道,2014年武漢城建總投資將超150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預計將破2000億元。此速度與唐良智談及的未來五年2萬億元的城市投資賬本基本吻合。
據武漢市城建委主任彭浩此前介紹,龐大的城建投資中,政府財政支出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他融資渠道包括利用BT(建設-移交)、BOT(建設-運營-移交)、PPP(公私合營)融資,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租賃、利用外資、民間資本等,發展各區融資平臺資金等。
上述英國媒體在談到武漢的城建藍圖時表示,僅武漢一座城市,在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就與英國全國相仿。這座城市數以百計的公寓樓、環城公路、橋梁、鐵路、一個完整的地鐵系統和第二國際機場都在建設之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英國政府網站查詢到的信息顯示,英國官方的新版全國基礎設施計劃總規模超過37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7500億元),投資領域包括能源、交通、防汛、廢物處理、水資源和通信設施,時間表則覆蓋到2030年或以后。
也就是說,這3750億英鎊將是英國今后近20年的整體投資規模。而根據英國財政部的信息,英國將在未來7年完成公共投資1000億英鎊,從而重建英國。當然,其中許多錢需從私營部門融得。
考慮到存在口徑出入,以及房地產投資是否計入等問題,并不能簡單得出武漢城建支出超過英國的結論,但根據武漢2013年的數據,基礎設施投資(1301.14億元)約占城市建設投資(3206.74億元,即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開發投資之和)的40%,也就是說5年2000億英鎊的目標投入中,大概會有800億英鎊直接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與英國的投入規模大體相仿,符合上述英媒的判斷。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