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塑造市民出行習慣
最近在北京,幾天是中度和重度污染,身邊的朋友都戴上厚厚的口罩,整個城市都籠罩在大霧之中。原計劃每天用自行車代步的美好愿望被這霧霾給嚇退了。后來為響應CityBikers“周五騎車上班”的號召,也為了逃離可怕的地鐵(高峰時甚至需要“志愿者”幫忙推人上車),我于是找朋友借了一輛自行車代步,因而見識了不同于廣州的帝都騎行體驗。
在北京隨處可見自行車道,無論是雙向六車道、八車道的主干道,還是雙向兩車道的市政路,一般都有自行車道(也含電動自行車)。自行車道也非常寬,夠三個人并排騎行。這些自行車道一般都有柵欄跟機動車道產生物理隔離,這樣一來安全性就提升了。然而,正是由于自行車道太寬,以致很多私家車都會走“捷徑”闖進自行車道。久而久之,很多自行車道被迫演變成一條新的機動車道。
騎車遇到十字路口,有些地方還設有專門的自行車紅綠燈。另外,由于北京的機動車道較寬,人行天橋和隧道比較多,多數有斜坡或全部設置為斜坡而不是樓梯。這樣一來,騎車人士和輪椅人士都能方便地上下天橋。
讓人失望的是,北京的私家車實在太多了。一到下班高峰,大街小巷無論是人行道還是自行車道,都停滿了私家車。奇怪的是,盡管車多空氣差,但在北京騎車的人還是非常多。
我想,除了更便捷的交通和更具尊嚴的出行理念,這個現象可能還跟北京的傳統騎行文化有關。那么,到底是人的出行習慣塑造了一座城市,還是一座城市的規劃塑造了人的出行習慣?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