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設想:未來城市啥模樣?
想象一下,未來城市是什么模樣?街道整潔,汽車會飛,機器人承擔所有工作?抑或另一番景致:戰(zhàn)爭、災難、犯罪頻仍,人們被迫藏身于封閉空間,城市變得不宜居住?
沒有人真正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現實是:全世界約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里;預計至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75%。
專家稱,是時候思考了,如何設計更加智能的都市環(huán)境,讓新建之城承載更多人口,讓百年老城持續(xù)發(fā)展。
“更智能”=“更綠色”?
如果說過去的城市由人打造,那么未來的城市由觀念打造。對于未來的都市空間究竟什么模樣,業(yè)界存在各種爭議。
一些專家認為,“更智能”等同于“更綠色”。他們預言,未來城市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碳中和城市,人們習慣于拼車出行,空氣質量大幅改善,辦公室窗戶不再永遠緊閉。市區(qū)既有高樓大廈,也有移動暖房,屋頂上種植蔬菜植物,構建成片的“空中花園”,讓人感受到昔日田園風光。
“綠化”觀念的背后凸顯的是現實的迫切需要。英國帝國學院數字經濟實驗室負責人戴維?甘說:“城市發(fā)展正在接近崩潰邊緣,交通堵塞日益惡化,隊伍越排越長,運輸網絡時常延誤,電力系統斷供頻繁。”
馬斯達爾也許可以給甘一個滿意的回答。它是阿聯酋一座在建新城,位于阿布扎比沙漠中,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源頭”,其設計思路是打造“這個星球上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
市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太陽能發(fā)電站,另外建有許多風力農場。人行道設計非常人性化,馬路上看不到一輛汽車。眼下,馬斯達爾正在實驗無人駕駛的“聰明豆”迷你電動車運輸網絡,以期真真切切做到“零碳排放”。
毫無疑問,馬斯達爾是世界各大清潔技術公司的一個“秀場”。這里的每一樣東西,從飲用水到垃圾收集,都受到監(jiān)控,最終成為“大數據”的信息來源。整座城市仿佛建造在一個數據管道搭建的平臺上,通過一個先進的技術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阿聯酋政府斥巨資打造馬斯達爾,邀請世界著名設計師為其設計抓人眼球的現代建筑,以增加未來主義色彩。英國廣播公司預計,建成之后,將有4萬人在此落戶,每天通勤量將達5萬人次。
“最聰明的城市”
不難看出,馬斯達爾的“幕后英雄”是“大數據”,當所有東西都因互聯網而彼此相連后,會一改原先呆頭呆腦的面貌,變得聰明、靈活。它們構建了一個“傳感器的網絡”,令整座城市高效運作。
眼下,諸多大型技術公司如西門子、IBM、英特爾和思科等,都致力于打造“最聰明的城市”。
IBM在全世界有2500個在建項目,如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犯罪防御分析系統、加州的水數據庫、中國鎮(zhèn)江的智能公交系統等。
未來幾年最受世界矚目的城市無疑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因為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和2016年奧運會都將在這里舉行。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聰明”,將是IBM最好的廣告。
IBM稱,它已為該城市建成一個操作中心,堪稱里約的“神經中樞”。這個中心應市長愛德華都?佩斯要求而建,旨在協調包括交通運輸、水電供應等30個政府部門,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幫助市民了解潛在的事故、交通堵塞等資訊,并及時更新城市公共信息。
中心將城市可能面臨的“問題”分為4個等級:事件、突發(fā)事件、緊急事件、危機。舉行大型派對可歸為“事件”;如發(fā)生故障,將升級為“突發(fā)事件”;如房屋突然坍塌,則直接升級為“危機”,中心將立即做出協調反應:關閉交通系統,啟動應急服務,切斷天然氣供應,通過推特告知市民選擇不同路線快速疏散等。
IBM研究人員還創(chuàng)建了一套天氣預報系統,從江河流域、土地測量、城市降雨歷史記錄和雷達反饋獲得相應數據,預測可能發(fā)生的洪水災害,并就災害對城市功能的影響作出評估,比如是否會堵塞交通、出現電力斷供等現象。
韓國松都是另一座著名的“聰明城市”典范。它始建于2005年,位于黃海邊上,耗資350億美元。信息系統將城內一切緊密聯系在一起,以至于有人稱之為“盒子里的城市”。
在松都,傳感器無所不在。每個家庭裝有遠程顯像系統,使用者可以通過它召開視頻會議,接受教育、醫(yī)療及各項政府服務。思科公司是松都的傳奇制造者,它提供了所有相關網絡技術。
松都預計于2015年建成,屆時將迎來6.5萬居民和30萬務工人員。
誰說了算?
顯然,在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未來城市規(guī)劃中,大企業(yè)將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少人質疑,城市的主角――市民,將在這場變革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麻省理工學院“感性城市”項目負責人卡洛斯?拉蒂認為,未來的城市建設中,市民的力量非常關鍵。他預言,大企業(yè)和市民之間可能爆發(fā)一場戰(zhàn)爭:企業(yè)要向市民推銷他們建造的城市,而市民卻有自己的實際需要。
“真正智能且現實的城市不會像部隊行軍那樣,按指揮官的命令亦步亦趨,”拉蒂說,“他們更像一隊鳥,或一群魚,每一個個體會隨著鄰居傳遞出的細微信號調整自己的行動,從而協調前進。”
對此,IBM表示,一座城市最終是市民的城市,公司旗下大多數項目都與當地社區(qū)、市政廳有良好溝通,數據收集計劃也都得到使用者同意。
以里約為例,在貧民區(qū)改造項目中,IBM把設計方案公布到網絡上,鼓勵大家上傳自己的點子,共同設計他們自己的房子。項目設計師阿拉斯泰爾?帕爾文說:“長期以來,城市由1%的人建造,由99%的人消費;我們希望這個項目有所創(chuàng)新,讓99%的人為99%的人建造城市。”
倫敦部分城區(qū)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看起來與未來城市不相干,但一些小型社區(qū)改造項目也在努力彰顯未來色彩。工程咨詢公司Arup參與了托特納姆社區(qū)重建項目,該社區(qū)在2011年的騷亂中遭受重創(chuàng)。作為項目的重要一環(huán),Arup與社區(qū)居民進行了充分溝通,包括參與騷亂的幫派成員。
公司城市設計部負責人馬爾科姆?史密斯說:“我們逐漸理解他們的挫敗感,聽取他們對托特納姆的意見,以及對這座城市的個人需求。”于是,重建項目中包括一個多功能社區(qū)中心,其中有圖書館、育兒區(qū)和成人學習設施。
IBM在美國愛荷華州迪比克市開展過一個智能水表項目,居民不僅知曉自家用水信息,還能與鄰居用水量進行比較。IBM研究所負責人麗莎?阿米尼說,大多數居民很快改變生活習慣,開始節(jié)約用水。但她同時表示,城市建設需要適應市民需求,但其前提是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未來城市的命運究竟掌握在大公司手中,還是由市民說了算,現在不得而知。研究機構Fabrica負責人丹?黑爾的話也許值得思考:“我們創(chuàng)建城市不是為了效率,而是為了文化、社交和共生,這些偏偏都非常不講究效率。”
他說:“將來的發(fā)展趨勢應該是:智慧的市民打造智慧的城市。”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guī)院總規(guī)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guī)劃、風景園林、生態(tài)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fā)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guī)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xù)續(xù)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