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化三大難題化解啟示
近鄰日本,按照學術界的一些定義,上世紀70年代便完成了城市化。它近一個世紀的城市化進程,對于中國來說,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如何消解大城市人口膨脹以及土地、資金來源等問題。
一群住在東京多摩丘陵森林里,有著數百歲壽命的貍貓,原本安逸的生活環境遭到人類大規模建房的破壞,貍貓們為了自保,決定重新練起古時貍貓留下的變身術,攻擊人類的卡車、恐嚇建筑工人,甚至化身為人試圖與人類一決勝負。
日本漫畫大師宮崎駿筆下的《平成貍合戰》所反映的,是日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擴張與自然及鄉間生活的矛盾,其取材自東京附近的多摩新城計劃。
現在的多摩新城,是日本代表性“新城(New Town)”之一,諸多大學、企業和現代化住宅落戶其中。因其富有現代化色彩并且便利先進,很多影視作品也經常在這里取經。
日本的城市化進程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當然,在成功背后,也伴隨著污染、資金缺乏、土地糾葛等問題。
城市人口爆炸
狹小的街道,密布的電線桿,鴿子籠一樣的房屋,是人們對日本都市的一大負面印象。事實上,在日本鄉間如多摩新城一類新城,環境優美,街道寬整,人均居住面積也很大。前者大多出現在超級都市里,這也是日本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現象,當時,過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而配套設施和規劃不足。
作為曾經的典型農業國家,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日本沒有太多城市的概念。在古代日本的語境里,“城”更多指的是城堡和要塞。“町”一詞才是類似常識意義里的城市,直到現在,日本城市里的街區還是以“町”表示。
“日本城市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時代,但是,如果以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化來說,應該從日俄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開始,完成的時間則因人的理解而異。比如現代化住宅,下水道和自來水,交通系統、垃圾處理系統和能源供給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完備,連東京、大阪這樣的城市也花了60多年,當中也要考慮到地震、戰爭、人口急速增長等造成的破壞干擾,導致了完成時間的延長。以東京為例,到東京奧運會舉辦的1964年之后,基本上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日本學習院大學經濟系教授石井晉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解釋。
從巨型城市在農業型社會的出現這點看,日本和中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18世紀時,江戶(東京的前身)已經擁有百萬人口,和當時中國清朝的北京一樣,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座達到百萬級人口的城市。這個歷史遺產持續到現在,當很多人質疑北京已經人口太多,城市發展已到極限時,東京也有類似問題。
“日本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在1950年-1970年之間集中爆發,以人口爆炸為例,上世紀50年代東京都范圍內人口是1300萬(占日本人口數的15.5%),到1980年就增加到2900萬(占日本人口的25%)。”日本北海學園大學經濟系教授淺妻裕向時代周報表示。
即使目前日本全國的人口都在下降的時候,東京人口還在增長。這就帶來了諸多問題,以至于一直有提出建立“副首都”或者提高大阪地位的呼聲,日本熱門政治家橋下徹就以強調“大阪第一”而聞名。
日本立教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松本康向時代周報提出:“日本主要的城市多數是在那些形成于17世紀的城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過一直要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性質的工業化開始,才有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化。但是真正急速的城市化,應該是從1955年-1975年。現在,對日本城市化來說,不應使用完成這個詞,而應該說‘更新’。”
日本城市化和高速經濟成長時期有重合,從1950年-1977年,日本城市化率從37%上升到76%,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1955年城市人口比例升至56.1%,農業人口下降至41%。三大城市圈(東京、大阪和名古屋)正式成型,使日本成為城市和郊區人口占多數的國家。1960-1970年間的城市化水平以年均2.51%的速度增長,是整個國家增長速度的兩倍多。到1970年,72.1%的日本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我居住的地方是神奈川縣川崎市,和橫濱一樣都是神奈川縣內大力推行都市化的區域。主要的工業區和住宅區的開放都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如何保護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農業,也保證產業的多樣性,城市化應該多考慮這點。”日本神奈川縣居民中來田先生向時代周報表示。
1970年由當時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提出的日本列島改造計劃,是日本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事件。這個計劃包含三方面內容:工業重新布局、改造舊城市和建設“新25萬人口城市”,以及建設交通通訊網絡。城市化為其三足之一。
和中國現在以推進城鎮化促進內需相似,日本上世紀70年代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同樣是由于當時田中角榮感覺到當時“支撐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某些因素,正在或已經消失”。列島改造計劃很多地方就是針對日本城市化的一些問題如過度的大城市病。田中希望通過推行城鎮化,讓人口和資源流向東京、大阪之外的中小城市。
田中對實現“改造計劃”抱有很大希望,但這種樂觀態度是以經濟高速增長的可能性為前提的。不過田中最終垮臺,列島改造計劃的很多部分也是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一國集于東京”的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甚至在目前嚴重影響到了日本的地震重建,因為福島等災區的人口過度稀少和老齡化,難以重建。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最受日本人喜愛的景區,就在西安的東郊
青龍寺座落在西安樂游原上,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興盛于唐代,據說這里曾是太子的府邸,也有人說是種植藥材的地方。【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日本留下的戰爭遺址經改造成最獨特的酒店
平時大家比建筑,都是比誰的最高誰的最豪華,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高高的大廈,但我國不走尋常路,建了一個逆天的建筑,深坑酒店,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酒店,也是第一個被建在坑里的酒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