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公里綠道 鬧市享生活
在國外的電影里我們經常看到,晨跑的人們沿著綠樹環繞、落葉滿地的小道輕快落步,騎車的人們沿著林蔭路,從一個郊野公園騎到另一個郊野公園。傍水騎行,花間信步——這樣的生活方式正從電影中穿越到我們身邊。今年起,北京大規模建設“綠道”,而首條城市綠道已誕生在西城區。在“新城南行動計劃”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這條綠道格外搶眼。它擁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營城建都濱水綠道。
首條綠道堪稱“文道”
營城建都濱水綠道北起繁華的木樨地橋,沿護城河南下至永定門城樓收官,全長9公里。她是北京市規劃的10條城市濱水綠廊之一,也是唯一一條從城里穿過的綠道。
一期工程即木樨地橋至白紙坊橋已經完工,當仁不讓成為京城綠道建設的“標桿”工程。二期工程8月完工,工程將重點打造“豐宣公園”和“先農壇外臨河知耕景區”。大觀園西側的豐宣公園緊鄰金朝首都的中軸線——應天門,這里將建“金文化露天博物館”,填補北京市唯缺金中都歷史文化公園的空白。先農壇外臨河知耕景區是這條綠道的終點。方案規劃建設觀耕臺、五谷池、五谷燈、祭典圖,以此展示先農壇的“五谷”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看,京城首條“綠道”堪稱“文道”,她經過北京建城、建都肇始之地——廣安門,周邊更有白云觀、天寧寺塔、大觀園、陶然亭、先農壇、永定門等眾多歷史古跡與人文景觀。在這條綠道上行走,不是朝時間的方向行走,而是往歷史的方向行走,可以回望北京城3000余年的歷史變遷。因此,我們的腳步會慢下來,我們的心靈會靜起來。
全市擬建400里綠道
北京市園林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告訴記者,綠道是一種城市的慢行系統,在國外大概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風靡起來,在我國尚無經驗可循。由于綠道串聯起公園、小溪、古跡和林地,是一種在綠色封閉狀態下的敞開空間,因此是非常好的健身、休閑、娛樂場所。在日本,30多年的大樹在綠道里隨處可見,野兔松鼠亂竄。在新加坡,綠道將學校、體育場和政府部門緊緊串聯在一起,為生活在城市狹小空間的市民提供足夠的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空間。在英國,綠道常常被允許穿過農場主的私人草地。世界上最著名的綠道是法國中西部的“盧瓦爾河自行車綠道”,全長近800公里,沿途設有14個自行車服務點,15個餐飲住宿點。
楊志華表示,北京從去年開始調研試點,由于先天條件好,首條綠道被西城嘗鮮。今年北京市將大量推廣綠道建設,計劃建設海淀區“三山五園”、溫榆河綠道、園博園綠道,總共200公里長。
楊志華說:“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心情卻沉重起來。什么辦法能讓人們身心慢下來,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就是綠道。因此,有人說綠道就是城市發展快了,讓人們的生活節奏慢下來享受的場所。”
楊志華告訴記者,城區人口密度大,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也大,西城區的綠道建好后,將在北二環、東二環推廣,讓北城和東城的市民也能在慢生活中釋放心情,享受人生。
西城區區委書記王寧也表示,綠道建設是一種創新舉措。它充分利用城市生態資源和城市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功能,把護城河從單一的防洪設施轉變為開放式的公園。它讓人們生活慢下來的同時卻提升了城市的質量。
市民慢生活:綠道一小時舒服一整天
“讓腳步慢下來”是綠道建設的真正目的。“是綠道開啟了城市慢生活。”家住白云路的陳晨告訴記者,以前的日子忙得要死卻單調得要命,就是從家到單位兩點一線,沒想到要停下來,也沒機會停下來,人就跟上了發條似的。前一陣跟老媽吵架,氣得摔門而出,可出了門去哪兒都沒有目標。
“走著走著就進了綠道,當時可真是嚇一跳。這里不僅植物豐富,三季有花,地面上還有距離標識,從起點木樨地算起,走到哪兒都有米數,讓你走得心中有數。兩邊的樹上有二維碼,我用手機一掃,嘿,神了,叫什么樹,有什么習性,哪一年種的,誰是負責人,什么時候打的藥……都列得清清楚楚,讓你真切感受到樹是一種生命。最棒的是24小時Wifi無線網絡,您現在搜索營城建都的首字母ycjd,信號都是滿的。我以前從來不知道家住南城,家門口還有這么時尚的地方。從那天起,我就不在家宅著了,特愿意來這條綠道走走坐坐,看老頭們放風箏。那邊有個臨水平臺,每天下午3點,準有10多個老頭一塊放風箏。風箏們都在河上飛舞,看著就心曠神怡。”
陳晨已經是這條綠道的鐵桿粉絲:“我打聽了,‘白云驛站’正在修,木質小屋里將建書吧和咖啡館。到時候我還能請哥們一起坐坐,我們就不去后海酒吧泡著了,這兒也不錯。坐在河邊,聽著鳥叫,看著風箏,喝著茶,上著網,偶爾還能看見白云觀里的道士,美呀!”陳晨還把老媽拉近了粉絲團。老太太告訴記者,因為陳晨30多歲了還找不著媳婦,下了班就在家貓著,母子倆沒少掐架。“后來陳晨讓我沿著綠道走圈。現在成習慣了,每天走3圈,剛好一小時,舒服一整天。”
陳晨說,他看過的外國電影里,外國人健身確實很少在空氣混濁的健身房里,他們更愿意在大自然里奔跑。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北京最長濱水綠道啟動建設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京密引水渠綠道昌平段、順義段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將于2018年底竣工。其中昌平、順義兩段總長度60.2公里,批復建設驛站3個,林下游憩場地22處,濱水綠道總長158.8公里。【詳細】
大連造林綠化“高大上”
自2011年以來,“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已經成為大連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的新起點。著力健全造林綠化機制、創新大眾參與方式、提升城市造林綠化品質,實現了大連造林綠化從“數量達標”到“品質提升”、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開創大連造林綠化形成“高大上”的精品模式。【詳細】
湖南:岳麓山將建環行綠道
在空氣清新的早晨,圍著岳麓山騎行一周,360°感受它的美。忽而穿行山林之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忽而騎行于街道一旁,體會長沙的熱鬧……這樣的設想,在不久的將來有望一一實現。 【詳細】
成都:熊貓大道綠道年底竣工
記者昨日從成華區獲悉,該區已正式啟動全長12公里的熊貓大道綠道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據悉,3年內,成華區將完成620公里綠道建設,其中一級綠道共計15公里、二級綠道共計229公里、三級綠道共計376公里,初步規劃為“兩軸、兩帶、四河、四道”,設置出入口56個、驛站106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