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保護論壇(四)從老照片探尋圓明園文物的前世今生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3月18日,北林遺產保護論壇繼續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我國圓明園保護方面的年輕專家劉陽老師做了《從文物流失和老照片探尋圓明園保護的真實性》的報告,該論壇由中國圓明園學會、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中國風景園林網共同主辦。
劉陽老師通過對圓明園老照片進行展示和講解,回顧了圓明園被搶的過程和事后發生的故事,介紹全球的圓明園流散文物大致分布。著重講述海內外幾座頂級博物館和重要私人收藏的圓明園文物及其流散過程。
圓明園,曾被世人冠以"萬園之園"等諸多美名,曾以其豐富珍貴的收藏吸引世人的眼光。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侵略軍直趨圓明園,園內文物哄搶一空;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之時,圓明園再次遭到了破壞;辛亥革命后,軍閥、官僚、政客大量盜走園內文物,修建私人別墅;文革期間,一些單位和個人擅自搬取圓明園內石件。經過百余年的人為破壞,園內文物流散至世界各地。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28日驚艷亮相
以“美麗四川·五彩涼山·度假天堂”為主題的2016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在7月23日開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將作為重要的節點活動內容亮相文化旅游節。 【詳細】
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啟動
7月23日,2016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的主要配套活動之一,“文化之根·旅游之魂——大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在西昌火把廣場開展。 【詳細】
文化遺產要走出“重創收輕保護”怪圈
繼湖北神農架今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后,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0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這當然是一個令國人自豪的喜訊。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有些地方,特別是一些著名景區,在申遺成功后,走進了“重創收輕保護”的怪圈。【詳細】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7月20日,記者從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繼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歷時八年多修復完畢后,位于千手觀音造像旁的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全長31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臥佛,將于明年初啟動整體修復,預計整個修復工作將耗時5年完成。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