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生態補償機制亟待建立
2013-03-20 08:53:00 作者:黃婷婷 來源:中國環境報 瀏覽次數: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王女士最近很發愁。她說,最近剛剛準備結婚,所以買了位于豐臺區某處二手房。由于買房那會兒北京處于搶房潮,所以當時只在晚上看了一眼房子就買了。結果后來才發現,距離自家樓房不遠處,就有一個大的變電站。她現在很擔心輻射問題,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有些人在買新房的時候,明明原來的規劃是在旁邊建綠地,結果變成了變電站或者垃圾處理場所。或者像王女生這樣,買二手房的時候中介和業主都沒有告知,買完房才發現有這些設施,退又不好退,心里堵得慌。
遇到這些情況,應該怎么辦?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在今年"兩會"上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建立城市基礎設施環境影響補償機制的建議。
■人體健康是否受影響?
距離越遠,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就越小,條件允許,最好遠離
以往的環境保護工作,在保障民生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對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在城市基礎設施環境影響方面開展的工作并不多。事實上,這些基礎設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以變電站為例。大型變電站或高壓線路都不可避免會產生極低頻電磁場,其電磁強度隨距離增大而迅速降低。記者曾對北京大學醫學部專家進行過采訪,專家提出,國外對變電站是否損害人體產生健康這一問題,早已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尚無統一定論。國內在這方面的基礎研究還比較少,更無法給出具體答案。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未來的規劃師怎么借力城市大腦
從“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到圍繞路、水、電、暖、氣等的“十通一平”,過去這些年,城市基礎設施總架構經歷了不少物質型跨越,而現在,要迎來第一個非物質基礎設施,這就是城市大腦。【詳細】
寧夏完善生態補償制度 涉森林草原等七大領域
寧夏回族自治區日前出臺《關于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自治區空間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定將在森林、草原、濕地等七大重要生態領域,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詳細】
政策解讀:《關于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來,中央再次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詳細】
青島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56項任務
青島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青島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等56項改革任務,推動青島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新格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