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肚臍生物多樣性:含有67種不同細菌(圖)
研究發現的大部分微生物種類都屬于微球菌屬(Micrococcus),為放線菌的種類。
北京時間11月13日消息,科學家已經知道我們肚臍里最常見的細菌種類,但不同人的肚臍里細菌種類是否相同?是什么在影響細菌種類的變化?這些都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羅布·鄧恩博士想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肚臍生物多樣性”項目的負責人,以下就是他最近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用棉簽從66位參與者的肚臍上擦拭取下樣品,然后通過高通量基因測序確定每個樣品里的微生物種類(或稱種系型,phylotype),以及這些微生物的出現頻率。此項研究中,只要16s rDNA(脫氧核糖核酸重組體)序列與其他種類的差異在3%以上,就可以確定為新的生物體。從這個意義上說,16s rDNA就像是微生物的基因指紋。
研究者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微生物,但只有一小部分是在人群里常見,絕大多數種類都只出現了一兩次。具體來說,研究中一共發現了2368種微生物,包括首次發現的3種古菌。然而,只有8種細菌在70%以上的實驗者身上都有發現。這8種細菌也是數量最豐富的種類,幾乎占了樣品細菌總量的一半。
“最常見,而且數量最大的種類來自于一個相對少數的進化路線,表明它們已經進化出了適應在人類皮膚上生活的特征,”鄧恩說,“然而,我們依舊不知道這些種類是否會在特定的人身上出現。我們分析了性別、年齡、種族以及其他許多因素,但都不能預測出某個人身上會出現什么細菌。”
研究者們之所以提出“肚臍生物多樣性”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近幾年來對人體體表微生物的研究已經發現,這些微生物是人體對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我們知道,沒有了這些微生物,我們的免疫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鄧恩說,“事實上,這些微生物應該具有特定的種類組成,即形成某種微生物生態系統,以利于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這項工作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哪些種類在這些生態系統中最為重要。”
至于為什么選擇從肚臍采樣,研究者給出了兩個答案。首先,這是人身體上一個受外界影響很小的代表部位;其次,研究者希望能夠讓公眾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研究肚臍一聽起來就很搞笑,”鄧恩說,“這會抓住人們的眼球。”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者的肚臍中平均有67種不同的細菌,而且其中很多細菌的發現相當意外,有些基本上只在海洋環境和外國土地上才能發現。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在線發表在《PLOS-ONE》上。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青藏高原東南緣古高程及其植物多樣性研究
青藏高原東南緣(包括橫斷山地區)的古高程重建對于研究整個高原的隆升過程以及該地區的物種形成演變歷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之前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古高程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層的對比,認為這一地區的抬升發生【詳細】
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交流年會舉行
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第十二次交流年會日前在云南景洪舉行。雙方代表回顧了多年來跨境聯合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成果,討論了今后聯合保護計劃及合作展望。中方還向老撾北部三省農林廳贈送了辦公設備。【詳細】
青海三江源成珍貴野生動物快樂天堂
白唇鹿數量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7萬多只,金錢豹從難覓蹤影到頻頻現身【詳細】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泰順烏巖嶺看珍稀動植物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泰順縣環境保護局、泰順縣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共同舉辦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