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治堵廣納民意 重在科學統籌
繼“限牌”之后,廣州又籌劃新的治堵政策。正提供給市民參考提意見的國內外城市治堵措施中,包含有收擁堵費、排污費、提高首次登記成本及買車者自備泊位、單雙號限行等,有關方面表示將綜合市民意見制定一攬子治堵方案。
按有關部門的說法,廣州道路交通總體情況不容樂觀、交通供需矛盾持續擴大是治堵要加碼的因由。具體幾個數據是市區現有道路最多僅可容納約165萬輛車同時出行,而汽車保有量已達240多萬輛,且停車泊位與汽車擁有量之比為1:3.3,差距甚大。由此觀之,治堵是必由之路,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怎么治。
治堵招數一出,市民熱議。瀏覽網民意見,議論焦點在所有這些對策不外乎加重收費或“限”字訣,反對意見占絕對優勢。以收擁堵費為例,反對者認為對公車毫發不損,對富人同樣無使之減少車輛使用的作用,等于“讓百姓買單”。有媒體民調顯示,只有3.1%的人支持收擁堵費,而支持“嚴控公務車”與“完善公共交通”為先的分別占54.5%和32.8%,可謂眾望所歸。
廣州治堵何去何從已考慮聽民意,不像“限牌”一樣從天而降,而能否真正順民意尤為重要。列舉新加坡、倫敦、香港等國際大都市收取擁堵費等措施,似有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但須正視的是,收擁堵費是這些城市在完善公共交通等措施之后最后采取的措施,而廣州公共交通還不發達完善。如倫敦擁有460多公里、世界最長的地鐵系統,而廣州現有地鐵不過倫敦的四分之一。所以,若廣州治堵“照葫蘆畫瓢”則欠說服力。
再說,基于“限”字訣的措施也需審慎考量。廣州千人機動車保有量低于北京而高于上海,即便上海僅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同樣擁堵,或可說明汽車擁有量并非交通擁堵的唯一因素,而關鍵是使用率。東京機動車保有量位居世界城市前列,使用率只有10%,多數人日常乘坐公交地鐵,這是科學的汽車文化。可見,城市汽車保有量高并非一定成洪水猛獸。
毫無疑問,交通擁堵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有綜合手段加以治理。政府當然也應更有作為。首要之舉當屬完善公共交通。這已是官民早有的共識,廣州也正在發力,需要的是力度加大,步伐加快。除了加快地鐵建設及加大城郊公交覆蓋密度等之外,加大公交優惠力度以吸引更多人選擇公交出行尤其重要。現在廣州公交每年補貼十幾個億,北京超百億,最明顯的差距是北京地鐵2元任坐,而廣州地鐵票價偏高,推進“公交優先”戰略顯然還須有更惠民而有效的舉措。
與此同時,不可忽視能否以“鐵手腕”控制公車數量與公車私用,直接關系到公眾對“一攬子治堵方案”的認同及支持程度。一些城市政府機關停車位向社會開放以減輕公眾停車難之痛,廣州可否借鑒?
從長計議,針對擁堵集中于老城區和天河核心區的窘境,城市規劃能否全盤考慮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的疏散,搬遷專業市場,控制老城區商品房過度開發,以實現多年前曾提出抽疏老城區人口密度的初衷?這些都是綜合治堵應破解之題,也是治本之良策。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