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梯田式葡萄園 種出來的世界文化遺產(組圖)
葡萄種植者將窗戶設計成酒桶形狀。
豐收的葡萄。
號稱“三陽之地”的瑞士拉沃梯田式葡萄園。
瑞士拉沃梯田式葡萄園,堪稱“種出來的世界文化遺產”,位于瑞士沃州的萊蒙湖北岸,處于一個18公里長的山坡上。 800多年來,這片“世外桃源”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的完美對話,在改造自然和戰勝自然的同時,面對來勢洶洶的城市化進程依然獨善其身,被稱為“人間仙境”。
這里有“三個太陽”
“德薩雷是幸福的,因為有三個太陽照耀著它的葡萄園:一個在天上,炙熱又慷慨;一個在水面,由波平如鏡的湖水映射而成;一個在古老的石墻上,它在夜間散發著白天儲存的熱量。 ”這是一位詩人描寫瑞士拉沃地區德薩雷鎮梯田式葡萄園的著名詩句。
拉沃梯田式葡萄園不是一小片葡萄園,而是一個地區,總面積898公頃,其中包括574公頃葡萄園和散落其間的14個小村落。
通往拉沃梯田式葡萄園的高速公路上,如果看到這塊牌子――上面一串紫色葡萄,下書一行小字:拉沃梯田式葡萄園。這兒便是路特里――拉沃地區西端的第一個村落,也是梯田式葡萄園的起始點。此前一直平緩的湖畔山坡,從這里開始猛然陡峭起來,坡度從25°到70°不等。詩人歌詠的德薩雷恰好位于拉沃東西兩個狹長斜坡的交會點,在這里,坡度將近80°,幾乎與水平面垂直。然而,就在如此陡峭的山坡上,卻滿是碧綠的葡萄園,18公里長的坡地宛如一條時寬時窄的翠帶,絲毫看不出這里曾是一片多石少土的荒蠻之地。
據史料記載,拉沃梯田式葡萄園始建于12世紀中葉。當時,瑞士西都會教士們從山坡最為陡峭的德薩雷開始,開墾這片貧瘠的土地。他們用雙手將山坡上的石頭壘成一道道石墻,在上面堆積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種上一株株葡萄苗。隨后,附近的村民也開始開墾山坡,搭建梯田,引導水流,澆灌葡萄園。
經過村民們數個世紀的辛勤勞作,葡萄種植和釀酒已成為拉沃地區支柱產業之一。這里生產的六個葡萄酒品牌遠近聞名,德薩雷牌葡萄酒更是供不應求。
適逢葡萄收獲季節,葡萄園主和從各地臨時招聘來的農業工人們會在葡萄園中緊張地收獲葡萄。為了將采摘下來的葡萄運出梯田,人們除了利用傳統的背簍外,在稍稍平緩些的地段采用了小型的履帶運輸車。而在坡度陡峭的葡萄園,則利用直升飛機直接將收獲的葡萄從園地吊到釀造廠。
“拯救拉沃”很曲折
拉沃地區的村落通常只有十幾戶或幾十戶人家,村民們住的大多是石頭或木頭房子,高不過三層,屋頂或紅或白,點綴著周圍綠野,有的老房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卻維護得整整齊齊。 800多年來,當地農民和葡萄種植主在開墾荒地過程中始終注意保持自然景觀的自然和完整,努力維護自己“世外桃源”淳樸鄉情。
可以說,拉沃地區人與自然的斗爭從未停止過,每當出現暴雨或不正常的自然天氣現象,人們就必須對梯田進行維護。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拯救拉沃”的環保斗爭,更是可以載入拉沃梯田式葡萄園的史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生態主義者弗朗茨?韋伯。
上世紀70年代初,拉沃周圍的洛桑、沃韋、蒙特勒等地區已邁入城市化,人口越來越多,城市面積也越來越大,大型公共建筑,如超級市場、娛樂場所、大型停車場等也相繼建成,水泥和瀝青取代了大片的鮮花和草地。城市化進程也威脅到拉沃這片介于幾座城市之間的寧靜的“世外桃源”,一些房地產商早就覬覦拉沃地區的湖光山色和林木蔥蘢的美景,試圖在此建立高檔別墅區,而且保證房地產價能直線攀升。然而,這樣一來,保持了幾個世紀的拉沃地區梯田式葡萄園將被毀滅殆盡。
在當地居民支持下,韋伯在1973年發起“拯救拉沃”行動,要求沃州政府將拉沃地區列入州法律保護范圍。然而,當時的沃州政府為了發展旅游業,不喜歡韋伯對政府“指手畫腳”,也有人認為韋伯所謂的“拯救拉沃”的說法夸大其詞。雙方各執一詞,甚至對簿公堂。
1977年,沃州舉行全民公決,57%的居民投了贊成票,拉沃被列入州法律保護范圍。1997年,沃州再次舉行公民投票,又將拉沃地區從受保護地區名單中刪除。無奈的韋伯發起名為“二次拯救拉沃”的行動,這次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80%的居民支持韋伯,而在沃州首府洛桑,支持率竟高達100%,拉沃再次納入州法律保護之列。從1998年起,拉沃地區梯田式葡萄園開辟出32公里長的旅游步行線,人們可以步行在田埂小道上欣賞葡萄園。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尤其是韋伯等人的不斷努力,1999年,沃州政府決定申報拉沃為世界遺產并制定了詳細的申報計劃上報聯邦。直到2005年12月21日,瑞士政府才決定為包括拉沃梯田式葡萄園在內的五處瑞士人文、自然景觀申報世界遺產。2007年5月中旬,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積極評價拉沃葡萄園,并推薦給教科文組織。 6月28日,在新西蘭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最終將拉沃梯田式葡萄園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精心維護“人間仙境”
實際上,許多當地人對入選“世遺”保持著冷靜的態度,甚至對太多游客到葡萄園造訪影響了收獲葡萄工作頗有“微詞”。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拉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除了增加當地的旅游收入,更重要的是,拉沃地區將在長時期內得到完善的保護。過去,這里的葡萄園主誰也不服誰,都宣稱自己的葡萄酒質優味美。而現在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標簽――拉沃。
為使拉沃地區得到持續保護,有關方面已制定一系列監管措施,部分措施在外人看來可能過于苛刻,如新建建筑的位置、顏色,甚至修建每一道墻,都須經有關方面審批。沃州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區周圍內,還劃出一個“緩沖帶”。
拉沃人專門設計出一種溫和旅游休閑的模式,游人只能通過路過的形式游覽,或者乘小型游覽車走馬觀花,或者步行于山間小道,也可以乘船在日內瓦湖中觀景。梯田區內所有村莊都不接待游客住宿,這里沒有修建一座旅游飯店。為了方便游覽而修建的鐵路和高速公路,也都謹慎地修筑在梯田的邊緣地帶――湖濱或更高的山上。
在拉沃梯田式葡萄園的一處圖示說明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如果沒有寶貴的梯田和數不清的石墻,這里將會是什么模樣?坍塌的巖石抑或是荊棘叢生的荒地?中世紀的僧侶們靠毅力和耐心才得以誕生今天的梯田式葡萄園。如今,我們需要人類的智慧,來維護這片“人間仙境”。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玉門關遺址進入“保護利用”新階段
自玉門關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官方籌資實施了玉門關游客中心改造工程,土建工程、內部裝修、玉門關游客中心綠化、沉浸式影院建設、語音導覽系統、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消防、安防等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詳細】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7月20日,記者從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繼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歷時八年多修復完畢后,位于千手觀音造像旁的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全長31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臥佛,將于明年初啟動整體修復,預計整個修復工作將耗時5年完成。 【詳細】
日本熊野古道等22個地點將被追加為世界文化遺產
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1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總了決議案,將追加熊野古道的多處景點為世界遺產。據悉,該決議案將在7月10日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討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