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的這些花箱一個是1平方米,這一側180個,由3個容量為800升的水箱供水,差不多10天左右補水一次,節水效果非常顯著,再也不用天天開著水車給植物補水了。而且,泥水不會外流造成二次污染。”日前,記者在北京盛源金能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順通的帶領下,來到北京西城區官園橋下,參觀一種新技術——痕量灌溉在橋體綠化中的應用效果。
連片的爬山虎為橋體拉起綠色的帷帳,整齊的花箱正在等待朵朵鮮花的到來。王順通告訴記者,橋體綠化管理養護難度大是業內公認的事實,水車占用車道影響正常交通、澆灌效率低、灌溉水外流造成地面污染,哪一個問題都很棘手。加之橋體附近沒有水源和電源,滴灌技術也難有施展空間。而痕灌技術的使用可以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在北京2011年國慶立體花壇“北京記憶”嵌草牌樓中,痕灌技術的不俗表現贏得了使用方北京花木公司的大加贊賞。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際使用中,單個控水頭出水量在每小時100毫升左右,水分的橫向和縱向傳導力強,水量完全滿足植物需求,且不發生滲漏,增強了景點的可觀賞性。
據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基石博士介紹,之所以能夠實現痕灌,其奧秘就在于此項技術是以土壤毛細管力為基礎,通過特制的控水頭將低壓水轉化成極細小的水流,以極其微小的速度適量、不間斷地直接輸送到植物根系。至于速度有多微小,金基石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為水源,接上痕灌技術的控水頭,需要兩天半才會全部消耗掉。“植物缺水時,根系四周與出水口出現水勢差,這就是輸送水的動力。植物喝飽水,水勢差消失,供水停止。整個過程都是根據植物需求而決定,不同于常規灌溉手段是通過高壓將水強加給植物,使其被動吸水。這種轉變既為植物供水,同時也起到節水的作用。根據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相同的效果下痕灌比滴灌節水達40%至60%。”
對于常規灌溉技術而言,如果管道內水流速太低,灌水器會被水中存留的雜質堵塞。使用痕灌則無需這種擔憂,因為其控水頭中的微納米膜可以過濾掉大顆粒雜質,而小顆粒的可溶解離子則能順利經過毛細管束進入土壤。此外,水流量低也使得水被植物吸收或蓄積在基質中,不會外流污染地面或墻壁。基質始終保持合適的水分含量,為植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小環境。灌溉水管藏在地下,也不會破壞景觀效果,最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只有靚麗的風景。
“雨水灌溉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是實際應用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雨水中的雜質會堵塞灌水器,造成整個系統癱瘓。”金基石說,“我們在小湯山利用溫室膜面收集雨水進行冬季作物栽培,一畝地一年收集雨水350立方,可以滿足一年葉菜生產使用,還剩余40立方。這對實現溫室農業零用地下水是一個很大的促進。”金基石補充道,“痕灌對水質要求低,雨水、達標的中水都能成為灌溉水源,所以在園林應用中能與中水、雨水再利用、水景建造相結合,營造循環型生態景觀。清涼的水景有了,灌溉水源也有了,還能解決汛期排澇的問題,一舉多得。”
“沒有固定水源和電源都不是問題,只要有空間放置水箱,每隔一段時間把水箱灌滿就可以了,省時省工又高效。”據金基石介紹,痕灌系統除了應用于立體花壇、垂直綠化外,還在室內外立體花園、屋頂綠化、礦山生態修復等相關領域都小有‘戰績’。“隨著此項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項目中使用,并不斷改進,我們相信痕灌的應用領域會逐步開闊,會有更多的地方因其節水、簡便、環保的特性變得綠起來,美起來。”
痕灌系統在立體花壇、室內外立體花園、屋頂綠化、礦山生態修復等相關領域都小有‘戰績’。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uofu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