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無錫市召開太湖水情、藻情分析暨安全度夏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從今年觀測到的情況看,大部分湖區藻類暴發的頻率較低,但主要聚集區域仍為太湖西部和北部水域。2012年4—7月,太湖大約80%的湖區未發生藻類聚集,但較2011年有所擴大,主要聚集頻率較高的水域為西部的宜興沿岸和湖州沿岸水域,受季風、地形地貌的影響,今后一段時間太湖西部和北部較易出現藻類聚集。會議要求藍藻打撈部門要做到藍藻日產日清,確保太湖無錫水域安全度夏。
太湖安全度夏形勢仍嚴峻
記者從無錫太湖辦了解到,由于受高溫天氣多、太湖水位低等影響,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形勢較嚴峻。
今年梅雨期(6月23—28日),入梅遲出梅早雨量較少,29日出梅后到7月上旬多高溫和雷陣雨,7月21日以來出現了連續晴熱高溫天氣。氣象部門預測8月上半月降雨量仍偏少,平均氣溫仍然偏高,有利于藍藻水華的發生。由于今年上半年和梅雨期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少,同時今年2月初以來望虞河一直停止引江濟太,近1個月太湖平均水位僅3.41米,較去年同期低25厘米,庫容量減少1/8。
今年監測到的藍藻密度較高,在太湖里共監測到藻類聚集現象35次,較去年同期多12次,最大聚集面積281平方公里,而去年同期最大面積為505平方公里,其中太湖無錫水域藻類密度最大值為3125萬個/升,平均藻類密度618萬個/升,較去年同期上升49.3%,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的條件具備。
藍藻打撈將實行日產日清
根據無錫市水利局最新的數據顯示,由于工程措施逐步完善,打撈效率與處理能力的提高,今年十八灣沿線等藍藻易聚集水域的藍藻發白發臭現象較往年明顯改善,日后將實行藍藻日產日清。
截至7月26日,全市共打撈藍藻48.2噸,去同期是24萬噸,今年一半打撈量發生在十八灣沿線。到7月26日為止,全市累計出動打撈船6624艘次、運輸船2366艘次、運輸車1113輛次、打撈人員65246人次,共計打撈482428噸藍藻、漂浮物11739.75噸。
黃泥田港、漁港藍藻處置工程主體部分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截至7月26日全市共處理藍藻386238噸,產出藻泥10109.8噸。今年4月10日,無錫市水利部門全面啟動湖泛巡查,每天主要巡查梅梁湖段、貢湖段水域及宜興湖西岸水域。從近階段巡查和檢測情況看,上述水域均無明顯湖泛發生。另外,截止7月27日,與去年同期相比無錫市太湖水域引水量和入湖量大大減少,引水量是去年同期的1/4,入水量僅為去年的1/5,而去年望亭引水同期天數為161天,今年同期僅為31天。
自來水出廠水各項指標合格
今年1—7月,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出廠水9項綜合指標合格率為100%,出廠水平均濁度小于0.1NTU,平均PH大于7.1,平均氨氮低于0.02毫克/升,平均耗氧量低于1.5毫克/升,管網壓力合格率為99.99%,完全達到了優質足壓供水的目標。
無錫市各水廠嚴格按照“四段三要素”的原則層層把關,前一道工序為后一道工序負責,做到不能處理的水堅決不進沉淀池,不合格的水堅決不出沉淀池;各水源廠、凈水廠每天進行燒杯攪拌試驗。根據當日原水條件模擬各道生產工序,以得到合理的凈水藥劑組合投加模式,指導生產。一旦水源地水質出現異常,立即開展小樣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采取各項應急投加措施,確保水質達標。同時充分發揮新工藝對水質的保障作用,目前各廠新工藝運行良好,有機物去除率穩定在40%左右,對提高出廠水質效果明顯。
今年以來,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總體穩中趨好,水質藻情呈現出“一個穩定三個改善”,具體表現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我市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總體水質同比有所改善,總磷濃度同比下降了10.7%。無錫水域水質持續改善,除總氮指標外,太湖無錫水域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準,水中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平均濃度分別下降了12.8%、30.3%、11.9%和10.3%,綜合營養指數為55.9,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同比下降2.3%。蠡湖為全湖水質最好的湖區,水質穩定達到Ⅲ要求,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46.3,處于中營養狀態,同比下降9.7%。
太湖藻類聚集時間和面積分別較去年延遲2天和大幅度減少。另外,無錫市13條主要出入湖河流的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濃度分別下降了10%、10%和6%,有4條河流水質好轉,其中2條河流同比提升一個水質類別,其余2條河流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史為光)
相關新聞
8月初仍將持續高溫天氣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8月初,無錫市的持續高溫天氣可能有所緩和,但最高氣溫還是有33—34℃,且8月上半月降雨偏少,平均氣溫仍然偏高。7月18日以來,全市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雨少氣溫高,維持晴熱高溫天氣,有利于湖中藍藻生長發育。但是由于受東南風力較大,不利于藍藻積聚形成水華,因此2012年上半年太湖藍藻水華的頻次、累計面積、單次平均面積以及最大時次面積與2005—2009年同期相比明顯減少,仍屬2003年以來太湖藍藻水華偏少的年份之一,但較2010年、2011年同期略有增加。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uofu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