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百合種球銷售迎嚴峻挑戰
進入10月,進口南美百合種球銷售正式拉開序幕。今年南美產種球喜迎豐收,品質以及供應數量雙雙提升,然而眼下低迷的荷蘭球價格和花農持幣觀望情緒的蔓延,卻讓南美球銷售前景不容樂觀,絕大多數貿易商和二級代理表示壓力很大。
荷蘭球跌價添變數每年的7月至9月是百合種球的黃金銷售季,近七成的荷蘭種球將被農戶購買并下種,然而自7月份開始,百合鮮切花一反上半年持續火爆的態勢,同品質產品均價跌幅近50%,花農叫苦不迭。從事百合批發多年的昆明貿易商李啟猛告訴記者:“從7月開始,鮮花出口形勢急轉直下,每月出口訂單量比上半年少了近三分之一,國內消費市場也不見起色,因此花價不高。”
低迷的花價引發了花農嚴重的觀望情緒。8月份凌源、連云港等各大銷售區域的庫存種球基本走不動。凌源花卉技術服務部經理王鳳來說:“8月至9月,凌源地區的冷庫整整一個多月都處在滿負荷狀態,花農都是只看貨不下訂單,一些撐不下去的小貿易公司率先跳水,以球徑14厘米至16厘米的‘西伯利亞’為例,從每粒2.6元跌至1.8元,有些品質較差的甚至賣到每粒1.5元。8月和9月中上旬也出現了下種空檔期,下種量主要集中在7月和10月初,元旦以及春節前后的百合鮮切花價格可能出現大幅波動。”荷蘭球銷售市場的大起大落不僅給花農造成沖擊,也給即將迎來銷售高峰的南美球市場增添了變數,花農可以選擇低廉的荷蘭種球尾貨而放棄高價的南美球種植,一些前期訂單數量較少的貿易公司將面臨巨大挑戰。
成本上漲壓力倍增廣東是南美球銷售的主要市場,在荷蘭球銷售折戟沉沙后,不少貿易公司已開始將希望轉向珠三角地區。記者了解到,新西蘭和智利兩國的百合種球喜獲豐收,國內南美球總采購量近3000萬粒(國內習慣上將新西蘭產種球也稱為南美球)。廣東以大規格種球為主,其他產區主要是中小規格。浙江麗彩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法華介紹:“今年南美球我們的國際采購價格比去年提高了約15%,所以公司對各個規格的產品價格也進行了調整,普遍有所升高。‘西伯利亞’、‘索蚌’、‘木門’、‘羅賓娜’這些主流品種價格普遍上漲了10%,大規格產品漲幅更達到15%至20%,對于漲價我們也很無奈。”
過去的兩三年間,百合種球貿易順風順水,導致國內很多貿易商對市場盲目樂觀,采購量節節攀升,今年國內百合種球下種量較去年增加了近15%,不考慮市場容量的做法給企業經營風險埋下了誘因。北京山谷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倪風雷談道:“對于今年的南美球市場我不樂觀:生產規模擴張有限,荷蘭球的尾貨不少和南美球的采購量放大都給市場增加了巨大的壓力。這兩年,中國的種球貿易企業在國外競相出價搶貨,給了外國公司可乘之機,很多企業坐地起價,掌握了價格話語權,因此今年南美球雖然是豐收年,國外公司卻賣出了荒年的價格。行業內缺乏交流和調控,最后受傷的是我們自己。”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濟南:截獲大量瞞報西班牙花卉種球
濟南檢驗檢疫局從來自西班牙的郵包中截獲大量花卉種球,其中郁金香5個品種共100株,風信子5個品種共50株。該包裹郵寄面單瞞報為“禮物”,且郵寄人未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不能提供相關證明,目前該局已依法對郵寄物實施截留處理。這也是濟南郵政口岸截獲花卉種球量最大的一次。【詳細】
創新要素成為“云花”主動力
經過30多年發展,云南鮮切花產業漸入佳境,呈現出傳統的切花月季、康乃馨、非洲菊、百合等鮮切花品種與新的洋桔梗、繡球等品種,以及地方特色花卉、加工花卉品種多元化、生產現代化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省花卉種植總面積達132.5萬畝,總產值463.7億元,其中鮮切花產量達100.6億枝。【詳細】
哈爾濱機場口岸首次進口日本鮮切花
6月以來,連續兩批次來自日本的鮮切花通過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口岸進境,這兩批次鮮切花包括百合、嘉蘭、玫瑰等12個品種,共190支,這也是該省口岸首次開展全程冷鏈空運進口日本鮮切花業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