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緩釋和景觀再造 南川河將成西寧的眼球工程
針對南川河濱河景觀較為單一、濱水兩側用地混雜、整體濱河空間意向風格不明顯,特別是水質環境較差,缺少多樣化的濱水活動等現狀,西寧市規劃部門在對南川河的規劃中提出織補縫合的設計理念,將以織補縫合的方式來整合濱水空間,從而改變原有城市分河而建的空間結構,使南川河這條生態廊道成為城市發展的空間紐帶,承擔起城市生態緩釋和景觀再造的角色。屆時,南川河作為城市自然景觀的穿城河道,南川河的景觀改造與設計無疑成為未來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眼球工程。
發展定位:把南川河打造成西北地區最具生態性的景觀示范性河道,形成具有活力性、棲息性、呼吸性和體驗性的城市綠色廊道。功能構成是南川河由“紅之活力、橙之棲息、綠之呼吸”三大功能區段構成。
景觀整體架構為:“一軸兩帶,三區六心,綠楔多點,風貌和諧。”
紅之活力――濱水門戶景觀活力區。增加濱河社區綠地和帶狀濱河公園服務兩側居住及教育功能,提高綠楔的景觀滲透性和功能復合性,重點打造門戶地區的金融商務中心,形成環抱之勢成為收尾的亮點。
橙之棲息――濱水高尚生活棲息區。濱河公園設計結合本區的商貿行政中心所在區位,在循化路口設置一處商業休閑中心與其在景觀上遙相呼應,同時又能滿足未來城市對商業設施的需求,以多條東西向綠帶來強化景觀滲透性。
綠之呼吸――濱水田園文化體驗區。以原生態的大地空間肌理作為設計的前提和基礎,充分利用田園溝壑和現有村落發展以田園文化為主題的濱水體驗區。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西寧湟水河綠色景觀生態廊道建設再添新彩
總投資4.3億元,對西寧海湖橋以西分水口上游665米至共和路橋進行功能性改造,達到改善局部景觀水質的目標,恢復原有的水利設計功能,將橡膠壩更換為目前國內較先進的液壓升降壩,實現清濁分流,同時加強綠化,達到景觀提升效果……【詳細】
西寧市5個公園將實施海綿化改造
城市公園“海綿化”是邁向海綿城市的重要一步。今年我市計劃將對湟水濕地公園等5個公園實施海綿化改造及景觀提升項目,讓我們的公園更會“呼吸”,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大力推進之中。這是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的。【詳細】
踐行“兩個絕對”加快生態宜居步伐
2月13日,西寧市城北區召開以“做忠誠踐行‘兩個絕對’的排頭兵,全力推進生態宜居北區建設”為主題的工作推進會,努力開創以“兩個絕對”為根本要求。【詳細】
西寧:全面實施海綿城市建設
可最大限度實現雨水蓄積、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海綿城市建設,對于處在半干旱區域并正在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西寧市有著及其特殊和重要的意義。【詳細】